40万张证件零误差,“四叶草”背后的版专“小叶子”,油墨间“印”证青春担当
2025-11-01 青年

第八届进博会制证岗位志愿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即将开幕,自9月22日以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累计制作发放人员证件40余万张。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印着芯片、照片、油墨的证件,出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48名“小叶子”之手。

他们中有二年级“小叶子”从“单机王”成长为“总调度”,有人把香港的海风刮进通往“四叶草”证件的油墨里,有人精简了制证流程,大大提高了小伙伴的工作效率。三张面孔,三种节拍,合奏出一曲“强国有我”的进博交响。

颜宗麟

  完成一场青春蜕变  

连续两年,版专“小叶子”颜宗麟在水丰校区通往进博会证件管理中心的无数趟往返路程中完成了一场青春的蜕变:去年,他作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主动担任了制证岗位车证组的小组长;今年,已经成长为青志协副会长的他毅然接过了制证岗位学生负责人的重任。

2024年9月,当颜宗麟第一次推开证件管理中心的玻璃门,四台卡片打印机在工位前后整齐排开。塑料卡片“嗒嗒”作响,他独自操控四机——左手投放白卡,右手收取成品,目光紧盯屏幕。照片、姓名、芯片码必须严丝合缝,色带哪怕偏移一毫,整张即废。

今年,当“小组长”的身份升级为“制证岗位学生负责人”,颜宗麟的内心经历了从忐忑到坚定的转变。接到任命的那个夜晚,他重新翻开去年密密麻麻的操作笔记,在最后一页郑重写下:“我一定可以。”

邢蓝钰

  叩开制证岗位的大门  

制证车间里,邢蓝钰正用一把小号美工刀,轻轻刮去卡片边缘一颗小小的墨滴,动作像在修复一幅铜版画。这一天,在她经手的2000张证件里,只有10张需要“动刀”,报废率为零。

2006年出生于香港的她,说话的尾音还带点粤语腔。2024级数字印刷技术专业的她去年第一次离开维多利亚港,来到上海。大一入学时,进博会志愿者招募已截止,她把名字写在候补第一位。今年,她第一时间递交了报名表格。

“进博会人员证件不仅是中外嘉宾出入展会的重要凭证,更是展现国家形象的靓丽名片,我们作为制证志愿者不仅要做好,而且要做得尽善尽美。”如愿成为“小叶子”的邢蓝钰告诉记者。带着这份将专业知识融入志愿奉献的创新思维与积极心态,邢蓝钰叩开了进博会制证岗位的大门。

李韵聆

  坚守就是最大的荣誉  

作为全市最早上岗的进博会志愿者,版专团委学生干部李韵聆今年以“证件管理组长期志愿者”的新身份,连续两届投身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

今年7月,当其他同学还在享受暑假时,李韵聆已经踏进了证件管理中心的大门,开始了长达三个多月的“长期作战”。从夏末的蝉鸣到初秋的落叶,直到进博会的圆满落幕,她将见证整个进博周期的每一个细节。

“当专业知识在国家级活动中产生实际价值,我才真正体会到‘以技能服务社会’的成就感”“从‘突击队员’变为‘常驻队员’,不仅是时间跨度的延长,更是责任维度的拓展。”李韵聆说,“去年我守护的是一台台机器,今年我守护的是整个制证体系的平稳运行。能将‘印刷人’的精准与高效贯穿整个进博周期,这份坚守本身就是最大的荣誉。”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