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里演沪剧,一点不违和
2025-11-02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郦亮 芜湖专电/文、图

来到芜湖鸠兹演艺小镇内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的百年故居演出,对于上海现代人剧社的沉浸式音乐剧《小城之春》来说,可谓得心应手。因为这段时间,这部作品也正在上海广富林徽派古民居“集贤坊”里驻场演出。2025上海优秀民营院团获奖剧目赴长三角(安徽)等地推广巡演活动,11月1日和2日在安徽芜湖举行。

李经方故居是一片典型的徽派院落。《小城之春》在此演出显得非常妥帖。那青砖黛瓦便是天然的布景,而一进进高大封闭的院落,也与剧中人物渴望冲破旧时代束缚、追求新生活的心境相互映照,使观众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到比传统剧场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文旅融合,上海现代人剧社艺术总监张余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而是要在合适的地方演出合适的剧目,以此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为适配故居场地,我们专程调整了舞台布置,让剧情与场地深度融合。”张余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这种“文旅+演艺”的模式,让经典艺术有了更鲜活的呈现载体。

今年上海在持续推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这也是长三角各地都在思考的命题。2025上海优秀民营院团获奖剧目赴长三角昨晚活动,此次给芜湖带去了文慧沪剧团《经典沪剧折子戏专场》、现代人剧社《小城之春》和上海优秀街艺组合(董亦涵、林晓明、杜烁辰)三场演出,其实也是想和长三角其他城市进行有关文旅商体展融合的交流和探讨。

从现场的呈现来看,这种融合效果相当不错。“在徽派建筑里演沪剧一点没有违和感。”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记者说。在“梨园堂”古戏台前,沪剧《阿必大》的传统古朴、《断线风筝》的异域味道、《深秋的泪痕》的动人故事轮番上演,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与黛瓦飞檐相映成趣。“我们特意选取与江南文化同源的经典折子戏,相信能贴合安徽观众的口味,用熟悉的文化语境消除地域隔阂。”

鸠兹演艺小镇是芜湖投巨资打造的一个文旅项目。小镇建起来了,如何创作或引进和小镇气质相投的剧目,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鸠兹演艺小镇营销总经理欧思佩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次上海优秀民营院团获奖剧目的巡演不仅是一场艺术展演,更是沪皖文旅资源对接的“催化剂”,他们希望以这次合作为契机,与上海及长三角的剧团深度融合,引入或是合作更多优质演艺项目。

事实上,上海民营院团很多创新性的探索,给了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不少启发。欧思佩透露,小镇渴望与上海院团探索“观众参与式”演艺模式,就像开心麻花所尝试的那样,让观众不再是单纯的“看客”,而是能走进剧情、参与互动,“比如结合小镇的徽派建筑特色,打造定制化的沉浸式演出,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艺术魅力,在艺术中体验小镇风情。”

据了解,除了在芜湖演出之外,11月3日到18日,上海文慧沪剧团、上海新东苑沪剧团、上海勤苑沪剧团、上海彩芳沪剧团等还将携经典沪剧和优秀折子戏专场赴江苏太仓大剧院联袂驻场演出。本届赴长三角展演剧目遴选自2025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获奖作品,不乏连演上百场的佳作与屡获殊荣的原创力作。

今年活动期间还首次举办了“文旅演艺融合交流会暨民营院团骨干培训班”,围绕“民营院团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演艺品牌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等话题,分享沪皖演艺的实务经验与案例,推动思想共识与资源探索。

自2018年以来,上海市文旅局与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持续推动“上海优秀民营院团赴长三角推广展演”活动,从单一演出逐年升级为“作品展示+深化交流+资源对接”的综合平台。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以高质量作品、高品质推广和高效率交流为目标,推动形成上海民营院团在长三角地区“剧目演出去,观众走进来”的良性循环。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郦亮 芜湖专电/文、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