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进博“八”,她们是组织者,更是“小叶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和见证者
2025-11-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过去七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委老师陈贝妮累计带领超900名“小叶子”走进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在她眼中,进博会不仅是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拓宽眼界的窗口,更是一堂鲜活、深刻、磅礴的“沉浸式”思政大课,“我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陪伴者、育人者,能够参与到这么多孩子的成长实践中,我自己也获得了成长。”这是陈贝妮的心声。

场景切换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对团委书记司徒力云来说,陈贝妮的经历和共鸣何尝不是如同复制粘贴一般的“人生剧本”,深深镌刻在人生历程里。和青春同行,与祖国同频,今年,她们正继续和这届“小叶子”一起进博“八”。

 ※ 在进博把青春故事讲成思政大课 ※ 

陈贝妮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委的老师。她不是“小叶子”,但在过去的七年里,她被900多名“小叶子”亲切地唤为“陈姐姐”。作为带队老师,陈贝妮看到的进博会,不仅是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更是一堂鲜活、深刻、磅礴的“沉浸式”思政大课,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锤炼奉献精神不可多得的育人沃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委老师陈贝妮

她常常会想起那些让她动容的青春脸庞。李晶晶,她从大二开始,怀揣着满腔热情,连续三年报名进博会志愿者。前两年都遗憾落选了。失落时她会红着眼眶,却从不说“放弃”。三年里,她拿下英语六级,冲刺雅思,如今已拿到利兹大学商学院Offer。今年,当她又如期递上报名表的那一刻,那份执着和坚持深深打动着陈贝妮。

在面试的时候,李晶晶坚定地说:“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提升英语水平,还去参加大型志愿服务,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真的很想成为一名‘小叶子’,想为进博会、为国家尽一份力,也想证明自己真的可以,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那一刻,梦想的力量变得如此具象,陈贝妮也因此更看到了一个优秀中国青年刻在骨子里的韧劲和坚毅。

留学生邓涛,来自老挝,在学校智能技术学部轨道交通学院学铁路技术,立志成为老挝的“詹天佑”。陈贝妮第一次见他时,他连“您好,请问需要帮助吗”都说得有些生涩。为了让他跟上节奏,她为他制定了专属的培训计划,陪他逐句纠正中文发音、带着他反复熟悉工作流程。陈贝妮还会故意模拟几个场景“刁难”他。邓涛从一开始的紧张结巴,到后来的从容应对,这份成长的雀跃,身为带队老师是如此的感同身受。

去年,在志愿者之家举办的集体生日会上,当大家围着邓涛唱起生日歌时,他红着眼眶,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生日,也是第一次觉得我和中国的距离这么近。”服务结束时,邓涛那句“进博会不是我志愿服务的终点,是我想更了解中国、连接世界的起点”,至今让陈贝妮难忘。

作为带队教师,陈贝妮这些年一直在校团委负责进博会“小叶子”的招募、面试、协助岗位分配、培训,并协助最后的用人单位完成服务保障。而每一年收官总结发言时,她也总因“小叶子”的出色表现而感动泪目。

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的功底,陈贝妮还连续4年操刀设计学校“小叶子”的文创徽章。“今年我们以学校地标‘知识之门’为主要元素,再结合校徽,进宝,四叶草造型为主视觉,希望带给志愿者更多的激励。为了增加趣味性、互动性,有一个更好的留存,三枚徽章还能组合成一个案头摆设。”陈贝妮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徽章创意。

在与进博会的双向奔赴中,陈贝妮同样感受着自身的成长——那是凌晨天还没亮时,和志愿者一同出发时眼中的光亮;是深夜一起归来时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是在处理突发状况时从紧张焦灼到从容不迫;更是一年年来,把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一届届传递下去的责任与使命。

“这些年,我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陪伴者、育人者。”陈贝妮说,何其有幸,可以参与到这么多孩子的蜕变,见证“小叶子”将“志愿服务的铮铮誓言”化为“让世界看见中国昂扬”的实际行动。这首与青春同行、与祖国同频的青春之歌,是她教师生涯中最珍贵的财富。

 ※ 从“小白菜”到“小叶子”的引路人 ※ 

清晨6点不到的校园,天色还未亮透,路灯在晨雾中晕开温柔的光。大巴车上,一群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小叶子”们已是精神抖擞,在开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路上,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响起了《年轻的力量》,歌声变得越发默契和昂扬,穿透晨曦,也穿透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书记司徒力云这8年来的进博时光。这个学生时代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过“小白菜”的90后高校团委书记,这8年来,也是年年和进博有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书记司徒力云

首届进博会召开之时,司徒力云在学校办公室工作,当时参与了一部分进博会的保障工作,看着“小叶子”每日早出晚归,忙碌奔波的身影,让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年当“小白菜”时的青涩、无畏和热忱。

第二届进博会,司徒力云加入校团委,负责志愿者工作,全面参与了进博会志愿者的面试选拔、培训到上岗服务的全流程。“我清晰地记得,为了设计出更有趣、更有意义的进博会主题活动,我和同事们常常在办公室里熬夜讨论。从‘小叶子7日打卡行动’的创意构思,到与友校团委联组学习党史学习教育的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那些学生原创设计的徽章,带着青春的灵动与创意,成为了进博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司徒力云说道。

也是从第二届进博会开始,在组织育人方面,校团委设立了进博会临时党支部、临时团支部,把组织建设延伸到志愿服务第一线。看到志愿者在服务岗位上亮身份、作表率,司徒力云感到无比欣慰,“我们的班车微党课更是别出心裁,让从学校到场馆的往返车程变成了学习之旅,让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之余,在特别的场域里汲取思想的养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书记司徒力云(右)和志愿者同学在一起

这8年来,学校里有近千名“小叶子”在进博会上绽放光芒,服务于嘉宾联络接待、新闻中心、现场咨询等多个岗位,还连续五年参加商务部贸发局在中国馆的专题讲解,他们的专业、暖心服务赢得了多方赞誉。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小叶子”不断传承志愿精神。从95后到00后、再到如今的05后,他们正在志愿实践中平视世界、增强自信、收获成长。

进博会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开放,但最让司徒力云动容的,是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瞬间。清晨发赶往进博会场馆的班车上的歌声,那是一种青春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深夜归程的车上,同学们疲惫却满足地酣睡,是一天扎实工作后的定格;还有那些因在进博志愿服务中被触动,毕业后投身对外贸易行业的学子,以及受到感召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同学们,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担当与责任。

“青年在服务进博和自身成长是双向奔赴的。”作为团委书记,司徒力云正继续陪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小叶子”的成长,他们幽默、温暖、面对困难依然全力攻克的样子,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这也让她更加确信青春的无限可能,而她也要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和陪伴更多青年前行。这不仅是工作的职责,更是共同追光的驱动。

一年又一年,个体“小叶子”在成长,司徒力云自身也从青年工作者成长为更懂青年的引路人,更自信从容恰是进博教给彼此的成长,志愿青春的底色更为热烈,责任担当也更为坚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