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分院成立,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用“新”用心打造人才高地
2025-11-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 受访者/图

11月4日下午,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专业类分院——上图分院正式宣告成立。专业领域分院的成立,是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工作的一次新的探索。“十四五”规划时期,学院以教育和培养爱党爱国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创新人才和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为使命,聚焦文创、科创、社创、乡创四大领域,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围绕“十五五”规划,未来学院仍将用“新”用心,持续发力。

提供创新教育 培育创新人才

聚焦“十四五”规划,五年间,学院举办2025年上海青年科技人才U35培训班、开展两期上海青年技术经理人培训,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通过创新教育培训课程,有效提升创新素养和能力。

创新育人,面对的不仅仅是青年,还有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针对不同年龄层,学院建立了青少年产业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长效工作机制。聚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方向,学院与国家一级学会和985高校等单位合作,开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青少年科技创新训练营。训练营通过集中学习训练、参访交流实践、课题探究等环节,发现、跟踪和培育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完善创新机制 搭建创新平台

在今年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第三次院长工作会议上,聘请的院长团队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时纷纷表示,“十五五”规划时期,学院需要继续建立更多的创新机制,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在2025年“迎五四”上海科技青年座谈会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也表示,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类似的跨领域交叉融合交流平台。

为回应各方期待,五年间,学院在创新机制和平台建设方面持续创新。发布《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分院工作指引》,形成“一分院一特色”、建立分院长效工作机制;发布新一批市级创新导师、创新教育课程、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践线路,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现场教学基地和课程资源;推出《上海青年技术经理人培养计划》,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培养和建设一支懂技术、通市场、会管理的复合型青年技术经理人人才队伍,此后更延伸推出“未来技术经理人培育计划”,旨在面向高校在校生,系统培育兼具技术理解、市场洞察与转化能力的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提升就业、创业道路上的综合能力等。一系列创新机制的形成,让工作拥有了长期性的规划和布局。

创新平台的搭建,新赛道的成立同样接踵而至。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创新成果展首次将触角延伸至长三角地区城市的青少年创新项目、作品、专利等成果,为其提供创新实践和成果展示的平台。此外,上海青少年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上线,实现470余个青少年创新项目在平台展示和挂牌交易;开通首个上海青少年文创作品交易平台,聚焦文化创意领域成果和作品的交易和转化。这两个平台的搭建,将在“十五五”规划期间为上海青少年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聚集创新资源 传播创新方法

今年,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与上海图书馆多次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上图的图情等专业资源如何与青少年创新教育体系深度结合。经过多次共同研究,双方明确了开设上图分院在专业优势、成熟品牌形象体系及特色课程等方面的实施路径。经过系统筹备,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市级专业类分院——上图分院于11月4日正式成立。

成立上图分院,不仅扩大了创新学院的“网络”,更是进一步助力创新学院的专业功能建设,向着形成创新人才培育共同体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十五五”规划期间,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在17家区域分院基础上,将推动更多专业类分院建设,推动多层次青少年创新人才培育。

与此同时,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持续关注创新教育实践课程资源。新一批市级创新导师、创新教育课程再一次发布,覆盖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据悉,未来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每年都将经过细致遴选并公布新一批创新教育资源。怀揣成为培育驱动上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人才高地的愿景,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的“新”路行稳致远。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