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闪耀进博,硬核科技演绎“上天入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每年进博会,中国国家馆都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今年,那一抹大气端庄的“中国红”再次点亮国家展,以开放的展陈空间、丰富的科技实物与趣味的互动体验,迎接八方来客。月球科研站、月壤样本、6G场景裸眼3D、脑机接口平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等一系列“上天入海”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覆盖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与开放合作的宽广胸襟。
从月球背面到深海探测,中国科技突破边界
在中国馆入口,智元机器人远征A2正挥毫书写“福”字,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它不仅是一位“智能导览员”,能通过语音联动大屏,详解展品背后的设计理念与文化故事,更是一位“文化传播者”,将书写完成的“福”字现场装裱赠予观众,让中华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世界。
顺着机器人的指引,中国“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如画卷般徐徐展开: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十,成为过去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知识创造”分项排名第七,有效发明专利数突破400万件,稳居世界首位。
在月球科研站沙盘前,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本静置展柜中——这是人类首次获取的月球背面样品。采集地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已知最大的撞击坑。通过对古老与年轻月壤的对比研究,科学家有望进一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此外,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样品,是人类首次获得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

一旁的模拟水池中,一尾灵活游动的“金属鲨鱼”引人注目。广西沧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焕介绍,这其实是一款小型仿生机器鱼,采用柔性尾鳍推进,搭载AI导航与避障系统,具有低噪声、高隐蔽性等特点,可搭载传感器执行侦察、水文监测与目标搜索等任务。
“本次进博会,我们还带来了在海洋虚拟仿真和装备孪生平台。”她介绍,平台集成环境模拟与数字孪生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数字海洋底座。其深度融合海洋环境、装备和运营数据,实现虚实映射、实时交互、协同控制,为验证、集群和海洋任务提供支持。

互动体验拉近科技,脑机接口助力康复
现场多处互动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科技的力量。在CR450动车组模型展区,观众可通过互动装置选择三种体验模式:沉浸式感受时速400公里的飞驰、仿真试验场景漫游,或“暂停列车”细致参观驾驶室与车厢。
脑机接口展台前,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介绍一套用于中风、偏瘫等神经受损患者的康复设备。患者佩戴一顶拥有16个接触点的“脑电帽”,系统通过箭头与声音引导其进行运动想象。“当患者想象左手握拳时,脑电信号被捕捉、解码,进而驱动外骨骼带动手部运动,通过反复刺激重建神经通路,”工作人员解释道,“该技术已是成熟临床方案,在长海医院等机构已有上千例应用。”

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战略,其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在核心硬件(如高精度信号采集设备、柔性电极材料)、底层算法(如先进解码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均处于行业前沿水平。
据了解,本次中国馆将充分展现中国发展新成就。致力于打造三大亮点:一是全面展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展品包括CR450动车组模型、月球科研站沙盘和“嫦娥五号”月壤样本、6G应用场景裸眼3D展示、脑机接口平台等前沿科技展项。
二是从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两大维度展现中国市场独特优势。系统呈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季”“购在中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展示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是集中呈现中国大市场为全球提供的大机遇。展示中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提供便利的务实举措和实际成效,向世界诠释中国大市场是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