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静安会客厅”亮相进博会:从路易号到张园,探讨消费行为与区域经济背后的人文思考
2025-11-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零距离聆听高端论坛、聚焦品质生活、见证品牌首发、感受VR魔幻,尽享全球消费新体验……11月6日,静安区区委书记钟晓咏、静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云豪共同为张园“静安会客厅”揭幕。热气球艺术装置、古今长廊,构建起“历史文脉+现代贸易”的沉浸式空间,源自张园百年前的摩登基因在此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境。

继去年首次作为组展商成功亮相后,张园今年以“会客四海,赛珍新境”为主题重返进博舞台,彰显静安区国际消费模式的升级与能级的跃升,全力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  从百年名园到国际消费示范区核心载体  ◆  

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表示,张园“静安会客厅”今年战略性扩容至600平方米,不仅承载着百年张园的历史底蕴,更寄托着静安链接全球、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展示静安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更多国际品牌、创新理念和优秀人才在这里相遇、相识、相融。”

走进展厅内,一幅汇聚全球品牌精品的“赛珍”画卷徐徐展开。从德国Birkenstock在张园独家推出的1774系列勃肯鞋、英国百年雨鞋品牌Hunter经典雨靴,到丝路古国阿曼传承的AMOUAGE珍稀香氛,以及法国伊菲丹精品礼盒、美国Blue Bottle Coffee咖啡套装、中国安垲第文创等琳琅满目的优质商品,充分彰显了张园对接与汇聚全球高端消费资源的强大网络能力。张园不仅是销售商品,更在定义潮流、引领风尚,确立其在全球消费版图中的前沿地位。

借助进博会的辐射效应,展厅吸引了诸多国内外一线高品质生活品牌入驻。据主办方介绍,这些品牌的新发展、新产品在此集中展示,为海内外消费者描绘了一幅理想生活图景,诠释了“海上第一名园”所代表的摩登品质生活方式,此次进驻展示也为品牌提供了“触达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捷径。

  ◆  专家学者畅聊“路易号”与张园  ◆  

“静安会客厅”亦是思想交锋的高地。“首发首店在张园,国际消费在静安”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张园首发模式”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路易威登的全新概念地标——“路易号”大船,还是作为城市更新标杆、上海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的“张园”,都已经早已超越了传统的零售范畴。而这背后,指向的是关于消费行为与区域经济的人文思考。

当天,一场题为“从路易号到张园,消费行为与区域经济背后的人文思考”的深度对谈在此举行,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上海服装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秘书长吕晓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明锋,《Man About Town》中文版副主编吉良结合进博平台带来的广阔机遇,深入探讨了国际品牌如何借助“首发经济”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实现共赢未来。

吴越介绍说,从6月25日至今,每天约有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流在跟“路易号”产生互动。“这不是一个单向的广播,不可以归功于一个品牌、一个集团的成功。它是一个点燃城市的行为,让全世界看见上海乃至中国。于是,产生了一个叫‘全球互动’的现象。”

“上海是一个码头,而且是一个国际码头。今天我们在进博,其实也在推动世界继续交流,世界的进步在于国际的交流,进博会的精神在于国际化。”吴越认为。

谈及对“路易号”的观感,余明锋表示,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来说,在那个位置出现这么大体量的一艘船或者一个文化事件,其实是有一定“入侵感”的,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余明锋从一个学者的眼光来看文化和商业的结合。他认为,所有的商业要盈利,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消费是要满足需要的。而所谓的需要不只是满足基本的口腹之欲,穿衣保暖的需要。“商业如果不只是一个当下市场的满足,而是一个长期的品牌效应,它一定需要进入社会文化的集体内部,进入社区、社群等,这个需要更多不只是物质的需要,而是精神和归属感的需要。”

当谈及文化的话题时,吴越认为,时尚是随着年轻人的思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要跟上这个潮流,有潮起潮落,有此起彼伏。“哪怕我们回到‘路易号’出现的场景,其实这个场景是一个现代的呈现,但周边围着它的是百年老楼。它为什么不违和?证明时尚这件事情‘喜新不厌旧’,不是以新取代旧,而是不断地在演绎着我们的人生,年轻人在推动这件事情,年轻人的推动会带动老年人。今天我们在‘路易号’前聚集着很多中老年人在那边跳广场舞,表演自己,这也是街头的愉悦。”

他认为,张园重生的意义不是回到140多年前的张园,这是不可能的。而是继承前辈的精神来演绎现代的张园。那就是街头,无界。怎么做到无界?无圈才能无界,所以要跨圈、跨界、跨代。张园要呈现的就是我们承前启后的不断推进,这个叫“街潮”。中西融合是文化融合,是年轻人的融合。

吴越还指出,如今,张园回到了初心,回到了一个既有历史,又能够演绎现代生活的新街头。“我们知道前几年一听到新零售就是线上零售,但我觉得这个‘新街头’‘新零售’不仅仅是线上而已,而是已经回到街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