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叶子”学非遗又来啦,这一次一起在芦苇画里看进博!
2025-11-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当非遗遇见进博“小叶子”,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此次进博会“小叶子之家”的展示区,两幅大型进博主题芦苇画与四款DIY体验包给出了生动答案——这里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一个可触摸、可体验的“非遗传承课堂”。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5名“小叶子”以芦苇为媒介,向全球展商发出“共创邀约”。今天,青年报记者跟着“小叶子”一起体验海派非遗芦苇画×进宝,听拥有这门精湛手艺的“小叶子”讲讲背后“变废为宝”的匠心,以及对进博的热切期待。

  ◆  芦绘进博,非遗声动四叶草  ◆  

进博会正式开幕前,二工大芦韵匠心绘梦工坊的师生们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工艺为创作核心,将进博意象、上海风貌与非遗技艺巧妙融合。作品既传递了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的开放精神,也让古老手工艺在与国际盛会的对话中焕发新生,展现出青年一代以专业技能服务国家战略、以文化自信回应时代命题的担当。

师生们以传统工艺诠释进博主题的探索路径,选取芦苇这一兼具自然肌理与手工温度的材料作为表达核心。天然芦苇转化为创作原料,既延续传统又践行环保理念。制作时,先经剪刻、拼贴等基础工艺塑形,再用电烙笔碳化处理,通过勾、点、皴、染四种烫色手法,精准控制温度与力度,让画面质感、色泽和层次感更丰富。

“我们希望通过指尖的艺术,引领公众在感受传统工艺魅力的同时,更生动地理解进博会的内涵与志愿者精神。”参与创作的“小叶子”介绍,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汲取了芦苇画“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工艺哲学,并紧扣第八届进博会“成长”与“共生”的时代主题,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在两幅大型芦苇画中,《浦江衔岁·“8”启新程》以数字“8”为视觉主轴,呼应第八届进博会的新起点。双鲤以芦苇塑形,回环成“8”字流线,灵动悠游,既象征着进博会在世界经贸浪潮中奋楫前行、生生不息,也寄托着团队对进博会的深情寄望。画面一隅,饱满的柿子点缀其间,以“柿”谐“事”,寓意诸事圆满、硕果累累,“进宝”手持四叶草神采飞扬,二工大志愿者吉祥物“小工蚁”在侧,背景中的城市天际线与芦苇编织的花鸟意象浑然一体,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编织出一幅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时代画卷,传递出对进博会的美好祈愿。

另一幅《四叶草畔・城博共生》则以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为主体,借芦苇的自然肌理勾勒建筑的流畅轮廓,质朴中蕴含精微。“进宝”与“小工蚁”并肩而立,演绎着协作共融的进博图景;远处陆家嘴天际线与白玉兰枝条相映成趣,和平鸽翩飞其间,寓意盛会与城市相互赋能、共荣共生。

  ◆  匠心传承,芦苇新生在进博  ◆  

“将芦苇画带进进博,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团队通过志愿服务推动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通过青年人的双手,让源自湿地的自然材料,讲述今天的中国故事。”团队指导教师杨澜这样诠释此次行动的初心。团队将非遗传承视为有温度的教育实践,注重在每一片芦苇的裁剪与拼贴间,传递匠心精神与文化认同。

在第八届进博会中,这些“小叶子”希望有机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讲述芦苇画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与文化故事,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与自信,也为非遗的国际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

为让非遗“触手可及”,团队还同步推出四款小型材料包:《云间玉兰照进博》以白玉兰与云纹为衬,勾勒“进宝”与“小工蚁”的互动场景;《“8”聚同心贺盛会》以数字“8”为主线,展现一派欢庆氛围;《“8”裹祥瑞拥秋华》将进宝、小工蚁与数字“8”创意融合,传递祥瑞丰收的美好寓意;《进博双宝绘申城》以上海地标为景,彰显城市的开放活力。每款材料包均配齐工具与指引,体验者可通过简易拼贴,完成属于自己的进博主题创作芦苇画的初体验。

“非常荣幸能带着这门古老技艺在进博舞台上焕发新生,既藏着传统匠心,也映着时代温度。欢迎大家亲手体验,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带着记者现场完成拼贴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小叶子”宋彦凝热情地说。

  ◆  青春担当,让非遗与世界对话  ◆  

团队中的“小叶子”杨小彤尤为特别。她与芦苇画的缘分,始于家乡那片芦苇荡,自幼耳濡目染间,她对这门以芦苇为原料、经剪、刻、贴而成的传统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进入大学后,为进一步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路径,她加入芦韵匠心绘梦工坊,系统学习芦苇选材、工艺技法与文化内涵,逐步成长为非遗的年轻传播者。

此前,芦韵匠心梦工坊曾携芦苇画作品参与文创集市展出。活动期间,一组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芦苇画作品,吸引了马来西亚客户的高度关注。双方围绕芦苇画的制作工艺、色彩搭配及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展开深入交流,马来西亚客户对中国非遗技艺的精细与独特赞叹不已。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让杨小彤深刻感受到非遗跨越国界的吸引力。

此后,芦韵匠心梦工坊的成员在学校举办了多场非遗体展览活动,外国留学生们都对芦苇画十分感兴趣,簇拥在展台旁边,好奇地用手触摸芦苇画的质感,现场不时发出的惊叹。这份跨文化的共鸣让杨小彤同学深受触动,也让她萌生了“把芦苇画带向更大舞台”的想法。因此,她今年也积极报名成为进博会“小叶子”。“我想做一座桥,一边连着传统的根,一边通向世界的窗。”杨小彤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