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邂逅自然,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把书房搬进植物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本报讯 2025年第27届上海读书节的“场景读书会”,自推出以来受到读者的追捧。“下一次场景读书会要去哪里?”这成了市民争相猜测的话题。一月一次的场景读书会这回来到了辰山植物园,读者恍然大悟,其实欣赏自然之美,观察生物的律动本身也是一种阅读。
“在上海,哪种植物被称为秋天最具代表性的花?”“上海及长江下游地区常绿的典型乡土树种是什么?”在辰山植物园沙生馆内生态学者、科普作家、园林工会工作者、旧书循环专家、职工市民围坐绿植间,探讨着生态与阅读,生态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现在有关自然知识的书籍是一个大热门。这可能与被困在都市里的人们想通过亲近自然寻回自我的心境有关。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科普作家何鑫就翻译了《鸟类行为图鉴》一书。在“场景读书会”的专题演讲环节,他与读者分享了“鸟的迁徙,迁徙的鸟”。上海的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有哪些?什么是“鸟撞”?如何发展与保护迁徙的鸟?他带领读者从“候鸟迁徙中转站”的视角看上海,感受上海的生物多样性。“观鸟是你走入大自然的终身门票。”他还鼓励读者一起去发现自然野趣。
辰山植物园科研发展部副部长杨舒婷表示与植物打交道最开心的是能够潜心科研,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活,造福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辰山植物园开辟有一处“漠阅阁”。她说,“漠阅阁”就是一个打通自然和阅读边界的地方,不仅把公共阅读空间融入葱茏,还对残枝断木进行环保再造,制成书架、桌椅,让书香木香花香浑然一体。
生态环保本身饱含着旧书的收回利用。上海古籍书店旧书循环专家周䶮峰,结合书店“收书”特色和上海书展“淘书乐”旧书市集,介绍了回收有价值旧书的渠道与方式,以及如何将旧书重新盘活、回归市场的创新做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市民读者对“旧书新知”的反馈非常积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加入到旧书循环利用行列中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