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志愿者党员、团员代表座谈会在“小叶子之家”召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进博会进行到第八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青年最鲜活、最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育人场景。在这里,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的“双向奔赴”展现得淋漓尽致。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党员、团员代表座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志愿者之家”举行。团市委副书记王江出席并讲话。
座谈会上,6名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志愿者党员、团员代表结合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分享了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畅谈了在进博一线亮身份、作表率的感悟。

复旦大学四年级“小叶子”胡慧凤经历了从旁观到参与、从学习到引领的蜕变,也在进博中以志愿服务感受到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决心。胡慧凤说,将怀揣这份对志愿服务的赤诚之心,永葆昂扬之志,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怡雯此次在进博会的新闻发布会保障岗位服务,这里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大部署,转化为世界看得懂、听得进、能信任的现场语言的重要窗口。陈怡雯感慨地说,来到进博,她找到了融入国之大者的荣光,更因为进博,锚定了今后努力成长的方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韩承豫是一名小语种“小叶子”,他用翻译架起中外沟通的桥梁,感受到语言的温度及进博会所倡导的开放与共享精神。
“分工明确却又无缝衔接,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补位。这份默契背后,是志愿精神在闪光,它既是我们汇聚成林的精神根系,也是串联起每一片‘绿叶’的坚韧脉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小叶子”宋雪薇是一名党员,她看到,千余名“小叶子”构成的不仅是进博会的高效服务网络,更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书写的青春注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小叶子”王希蕾在临时团支部的工作中,牵头发起“进博思享·微互动”系列活动,努力将个体的困惑沉淀为集体的思考,将零散的闪光点凝聚成团队的系统优势。同样,上海政法学院杨亦潇也在连续两年服务进博的过程中加速成长,“这更是一堂行走的党课、一次精神的淬炼。从第七届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跟随党员学长的脚步默默学习,到此届成为了发展对象、肩负起带领团队的责任,我的成长轨迹与进博紧紧相连。”

杨亦潇的成长印记,让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黄雨艳深有共鸣,“在进博会志愿服务结束后,有许多同学实现了政治身份的转变。”她以第六届和第七届为例,共有73名上师大“小叶子”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跟踪发现,过去两年,有7位“小叶子”在服务进博后选择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有10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返校后成为“小叶子”,完美体现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的“双向奔赴”。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巢睿祺也提及,校团委充分将进博会作为思政育人的“大课堂”,以“服务一届进博,带动一批骨干,影响一届学生”,探索构建更具交大特色、更富成效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新模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