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职院“小叶子”:每一个散发光热的故事都让志愿精神更有温度
2025-11-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今年的进博会,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小叶子”们正用鲜活的故事展现青春风采,用有限的时间展现无限的热情。当爱与信仰同频,每一滴默默无闻的汗水都是“城·心”与进博的羁绊,每一个散发光热的故事都让志愿精神更有温度。

是无限坚持:从“筹备期”到“会期”,我们的前缀是“长期”

“从9月的会期筹备,到10月的流程测试,再到11月的正式服务,能参与进博会的‘全周期’,我觉得特别值!”据悉,今年该校共有3名进博会长期志愿者,自9月起参与第八届进博会全周期服务。

早在进博会正式开幕前2个月,施新杰就加入了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负责打包和分发专业观众、志愿者证件。那段时间,他每天要核对上千份材料,经常在岗位上忙到晚上。“一开始觉得琐碎,但想到这些证件会送到每一位专业观众和‘小叶子’手里,就不敢马虎。”施新杰说。

在进入会期阶段后,他的岗位转移至中国国际博览会注册证件管理中心,处理关于“证件”的各类紧急需求,确保大会期间证件管理流程的顺畅运行。

另一位长期志愿者沈佳颖的工作是在市政府新闻办综合协调志愿者管理岗,前期负责配合做好进博会新闻中心各项筹备工作,比如参与媒体手册的编写和翻译、会期期间管理新闻中心综合管理组志愿者的分岗、排班和培训等。她笑称:“我是新闻中心382名志愿者的‘大管家’,现在大家都喊我‘沈老师’。”

沈佳颖的办公地点从政府大厦到国家会展中心A0办公楼新闻中心,只在报纸上见到过的进博演播间、“媒体岛”AI媒体服务专区等,变成了她工作的一线阵地。在这场与进博会的深度“对话”中,沈佳颖正实现青春的成长与蜕变。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长期志愿者杨子怡的第八届进博之旅,那应该是“纽带”。她被分配到团市委合作交流部,主要协助开展第八届进博会港澳台青年志愿服务团的服务保障工作。信息收集、亮点梳理、物料管理、服装发放、活动通知、人员对接、点位巡查……

她说:“虽然志愿者彼此之间用粤语交流时我听不太懂,但参与服务的赤诚之心将我们紧紧相连。这是一段特别的缘分,我将永远珍藏这份回忆!”

是无限可能:从中职到大学,我与进博的“三年之约”

“虽然我现在是大一新生,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进博会啦!”该校食品与旅游学院25酒店管理(贯通)1班的大一新生徐张炜,是本届进博会的“新人”也是往届进博会的“过来人”。中职期间,他就曾两次以“小叶子”的身份参与服务。

“前两年来进博会时,我负责虹馆和洲际酒店宴会厅的餐饮服务岗,工作点位相对固定。今年我加入到了青浦公安分片区志愿者,负责证件引导、验证区引导、场内巡查等工作。从今年开始,我的‘进博地图’又解锁了新板块!”

作为“过来人”,徐张炜主动当起了“小老师”,给同岗位的新生志愿者分享经验:“遇到观众提问别慌,先听清楚需求;引导时要站在观众左侧,手势要清晰……”

从中职生到大学生,从“跟着学”到“领着做”,他用三次“赴约”与进博结下深厚的缘分。他说:“对进博会的热爱,不会因身份变化而改变。只要进博会需要,明年我还想来!”

是无限担当:这个“特种兵”我们当定了,跨城奔赴也要参加服务!

“10月31日抵达南昌参加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数字化应用竞赛华东赛区选拔赛,11月1日赶回上海,4日准时到进博会报到参与实训,这趟‘跨城志愿’,累但值得!”该校人工智能应用学院李若宁是本届进博会的“特种兵”志愿者。无独有偶,前期筹备工作进行期间,人工智能应用学院陈严同学也正赴广州参加2025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赛项国际总决赛。

当抵达国家会展中心换上“小叶子”皮肤投入工作,陈严被分配至青浦公安分片区志愿者岗,李若宁则在市商务委服务业发展处临时供餐点参与服务。面对岗位任务,他们迅速进入状态,没有因为行程匆忙而“掉链子”。

“比赛是为学校争荣誉,志愿是为进博会添力量,这两件事都不能耽误”,陈严说。

从“赛场一线”到“志愿一线”、从“技能比拼”到“服务奉献”,李若宁和陈严用跨城奔赴的行动力,展现了该校学子“兼顾责任,不负热爱”的担当。

青春就是由“无限”构成的,把热辣滚烫的志愿热情装进行囊,更多“城·心”小叶子的故事还在“四叶草”继续上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