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借“飞天大叔”的喜感,激活有趣的灵魂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想象一下,当你慢慢打开一幅敦煌壁画的画卷,细细欣赏着艺术之美,突然,最后一页却成了搞笑漫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没有画面感,可以去看一个最近爆火的视频,来沪访问演出的永善县溪洛渡艺术团成员灵机一动,在上海虹桥机场电动步道上,逐一摆出敦煌飞天舞姿,然而最后“图穷大叔见”,一位路人也跟着做出了一个飞天舞蹈的姿势,给美妙的演出增加了许多喜感。“果然压轴的都是重量级的”“前面都是‘飞天’,最后一个是茅台”,网友们纷纷神评。
全网寻人,这位来自上海电机厂的傅师傅很快浮出水面。他表示当时虽然不理解,但队形要保持一致。“希望大家快乐每一天,快乐就是生产力!我就是制造快乐的人”。
严肃地讲,以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标准,大叔的动作很难达到及格分,但这样的画面让我们很难保持严肃。如果有一些思考的话,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在一起,为啥一点都不违和?
首先是因为反转,这一幕非常符合当下热门的网络叙事。不少短视频的标题都会加上一条“亮点在最后”,反转往往会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机场的步道变成艺术的回廊,回廊的终点却“画风突变”,快乐的加法在这一刻变成了乘法,让观众释放了更多的多巴胺。就是大叔的突发奇想,添上了这个乘号,画蛇添足于是成了画龙点睛。
然后是因为反差,打破了循规蹈矩的常态,通常会迸发更多“萌”点。前些年大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之余游遍成都,看到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也纷纷加入。或许在大妈眼里,年轻人的动作不合标准,可在青春气和烟火气相融的热烈氛围里,所有人都跳得更欢了,反差强烈的画面也成了大运赛场外的经典一幕。快乐的包容属性下,不协调反而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当下,人们越来越讲究社交边界感,这本是文明的体现,可有时候生活得太紧绷了,为了不打扰别人,许多有趣的创意只是任凭它在脑子里一闪而过。行为艺术确实需要分场合,但在不妨碍公共秩序的前提下,我们不妨大胆些去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还记得这些年带给我们很多欢乐的镜头吗:戴着安全帽的大叔像孩子一样在街上一蹦一跳,食堂阿姨在盛饭窗口跳尬舞招呼学生,这些有意无意的“画风突变”,正在激活更多有趣的灵魂。虹桥机场的步道上,无论是艺术家们的精心策划,还是大叔临时起意的“乱入”,都让人们更能感受到:快乐,并没有那么多边界。
而且快乐的最高境界就是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同大叔所说“快乐就是生产力”,无论是“飞天”还是“茅台”,都在给自己也给别人的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与其在意自己有没有天分,不如在意自己有没有一颗拥抱快乐的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