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先锋擘画产业新图景 上海经信“菁言”青年讲堂解码高端智能装备突围之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11月11日,由上海市经信系统团工委主办的2025年第二期“菁言”青年讲堂在上海机床厂成功举行。本期讲堂以“高端智能装备突破”为主题,汇聚了来自船舶海工、能源动力、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八位优秀青年技术骨干,通过分享他们在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装备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升级一线的奋斗故事与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上海产业青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担当与智慧。市经信系统团工委、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及相关行业青年代表7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前,青年们参观了上海机床厂文化展厅和高端数控机床实验中心,深入了解了企业从民族工业摇篮到智能制造先锋的发展脉络和技术跨越,近距离观摩了H377A高精度数控复合磨床、SK7420数控螺纹磨床以及上机自研的国产核心功能部件的运行原理与应用场景,感受了精密制造背后的工匠精神与科技实力。
活动伊始,市经信系统团工委书记杨凯作开场致辞,他勉励系统内广大青年要勇担使命,为上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持续注入青春动能。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刘子宸系统梳理了上海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布局情况,深入解读本市一系列支持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青年们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提供了清晰指引。
随后的讲师分享环节,八位来自产业一线的青年讲师,以其亲历的突破性项目和实践案例,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了上海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线攻坚,凝聚青年力量破浪前行
上海机床厂宋士杰带领大家走进了机床行业“老字号”的创新世界。通过分享上海机床厂在精密、高效、复合化机床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使大家深入了解了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对于实现制造业自主可控的深远意义。其坚守与创新,充分体现了民族品牌在夯实国家工业基础中的责任与担当。

船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聚焦船舶建造的核心工序,沪东中华杨政兴带来了关于智能制造优化焊接工艺与质量管控的深度解析,通过引入智能焊接系统、工艺参数数据库和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沪东中华实现了对这“上万公里焊缝”的精准控制与高效管理,切实保障了高端船舶的结构安全与建造品质。

能源重器,铸就国家战略安全基石
中国重燃刘广华动情讲述了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国内首台型号重型燃气轮机研发背后的奋斗故事。研发团队始终坚持扎根一线,全力攻克难关,不仅完成关键部件自主设计与制造,还创造了从点火到满负荷试验的最短周期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重燃新的跨越。

沪东中华郝本豪将视角投向LNG运输船自主配套供应链建设。他详细介绍了团队从关键部件受制于国外垄断的艰难起步,通过联合上下游企业探索构建国产供应链的协同作战,一步步推动配套部件从“进口依赖”走向“国产替代”,持续提升我国LNG装备产业链的安全性与竞争力。

中海油李卯辰聚焦深海油气输送的“心脏”—大功率燃驱压缩机,分享了团队如何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完成样机研制与工程应用,成功实现了该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的奋斗故事。

数智协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江南造船尹志双分享了船舶建造智能装备的创新与实践,他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智能焊接机器人、三维工艺仿真、车间物联网系统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历程,充分展现了智能制造如何为传统船舶制造带来效率、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全面革新。

中海油王策分享了无人井口平台的智能化建设探索。通过应用远程控制、自动监控、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实现了平台“无人值守、远程操控”的常态化运行,不仅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更为我国深远海油气资源经济、高效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数字孪生技术则为高端装备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电气核电设备公司孟博毓,以专业的视角和翔实的案例分享了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赋能核电装备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成果与生动实践。

全部讲师分享结束后,现场青年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讲师投票,互动气氛热烈。本次“菁言”青年讲堂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精神的激励,它成功搭建了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让来自不同行业的青年精英得以分享经验、启迪思维、凝聚共识。

与会青年纷纷表示,通过讲堂深切感受到了上海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将以这些优秀青年讲师为榜样,立足岗位、勇于创新、敢于攻坚,将今日之所学所感转化为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助力产业能级提升的实际行动,在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伟征程中,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