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遍上海100条马路
2025-11-16 生活

舞者、路人与镜头,一起创造了这个“城市舞台”。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文、图

上海的秋日,一个周六的清晨,华山路731号门前飘起了欢快的爵士乐,跃动的音符为周末的街道染上明媚的色彩。

这是一栋位于衡复风貌区的优秀历史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融合了西班牙建筑元素与现代公寓的功能性设计,至今仍作为居民住宅使用。沿街的杂货铺窗前,咖啡香气氤氲。捧着咖啡的女孩坐在街边,目光掠过舞动的身影,不知不觉成了这场街角即兴演出的观众。

跳舞的小伙子叫大白,姑娘叫乌拉。他们正随着节奏轻盈摆动,街角就这样成了舞台。

每跳完一遍大白和乌拉都要回放复盘。

骑车经过的路人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场街头表演。

大白来自贵州的布依族,202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他说,在最能折腾的年纪,一定要到最大的城市去看一看,如今他是一位影视创作者。同样被这座城市多元气质吸引的乌拉,自2020年从德国学成归来便定居于此,目前在一家外企从事数字体验设计师的工作。共同的爱好——摇摆舞,让他们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了共鸣。

在乌拉眼中,摇摆舞与上海的城市气质不谋而合: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又带着摩登时代的优雅印记。

太原路    南京东路    复兴中路

2024年1月,共同的爱好让乌拉和大白组成了一对摇摆舞组合,并开始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拍摄计划——“跳遍上海100条马路”。从南京东路到复兴西路,从永康路到思南路,他们的舞步掠过梧桐树影,踏过秋日暖阳。而华山路,已是记录下他们舞动身影的第29条马路。

武定路    复兴西路    永康路

上海能跳舞的马路何止100条?具体去哪里跳,大白是有标准的:既要有上海的特色,建筑还必须有强烈的形式感。大白尤其偏爱外立面对称的建筑,就像他喜欢的美国著名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那些标志性的对称构图。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转悠,也许是从事摄影、摄像工作的缘故,他总能在纷杂的小马路和繁忙的市井生活中捕捉到秩序的美感,发现动人的画面。大白说:“摄影是发现美好,而跳舞是创造美好。”

他说得有道理。他也照着自己的道理去做了。

比如,为了与跳舞的环境相协调,每次拍摄前,大白和乌拉都会事先商量好配色方案,再各自选择服装。这次在华山路跳舞,他们选择了棕色与白色服饰。这个暗藏巧思的配色,让两人的舞姿与秋日梧桐相映成趣。

在华山路731号门前翩翩起舞的乌拉和大白。

在街头拍摄跳舞,他们会避开高峰时间,并且尽量为出行人留出通道。有时候路人会在街边等候,心生歉意的他们总会在舞蹈结束后向路人道一声感谢。而大部分情况下,回报他们的是温暖的掌声。

“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人都很友好。”乌拉说,“而且总会和周围的市民发生意想不到的互动。”去年秋天,他们在局门路拍摄,当时阳光明媚,银杏金黄。附近有一群爷叔阿姨正在拍摄风景,看到他们跳舞,便把他们变成了镜头里风景的一部分,还帮他们维持现场秩序,尽量不让路人从镜头前穿过。

延庆路    建国西路    局门路

还有一次在建国西路,正当他们翩翩起舞时,背后弄堂大门里有一位推着自行车的爷叔走了出来,误入镜头的爷叔起初看起来有些局促,但是没想到爷叔就一直站在那里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跳完。大家看了视频都调侃:爷叔是这个视频里的最佳男配角。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你们的舞蹈+大爷的微笑+路人的礼貌=上海转角遇到的最好的生活瞬间!这是城市包容最该有的样子。

随着作品不断积累,他们的舞姿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今年7月17日,“上海发布”转发了他们的视频,标题是“你你你,要一起在上海的小马路上跳舞吗”。视频很快就火了,大白在评论区留言:“感谢上海这座美好的城市。”朋友调侃他俩快成上海文旅的代言人了。大白则说:“夸张了夸张了,但是如果能为上海的文化作一点点贡献还是很开心的。”

大白和乌拉在舞蹈房排练。

大白和乌拉在同伴的保护下练习高难度动作。

来上海之前,大白不会跳舞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学跳舞,他没有想到会和这座城市有这样奇妙的碰撞。而上海这种多元包容和无限可能也吸引着乌拉,每一个人都能释放自己的个性,各种生活方式都能被尊重。

舞蹈给予他们快乐,而今,这份快乐正通过镜头,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文、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