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的“8030”来了,光影偕行间探索影像无限可能
2025-11-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 受访者/图

既铭记“80”,也祝福“30”。从舞台之上,到屏幕影像,鉴往知来。2025年11月15日上午,庆祝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教育八十周年暨电影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会议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隆重举行,当80周年与30周年并行,回望上戏历史,致敬光辉岁月。

 ∥ 躬耕教坛,凝望历史回响 ∥ 

从1945年上海戏剧学院建校之初,到1986年与上影厂合办电影导演本科专业,这是上海戏剧学院80周年的开始,也是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30周年的起点,活动开始,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回顾建校史并叮嘱:“一流的电影教育要在开放的生态中发展,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共创活力。”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厉震林以《8030影视照片》为题,展示三十张珍贵的历史影像,细数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教育80周年、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建院30周年的种种过往。而当前影视教育再次站立在时代变革的风口,他表示,影视教育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由技术门槛到创意门槛,明星中心到剧本中心,倒逼影视教育升级。”

上海戏剧学院前副院长、电影学院创始人之一张仲年教授发出感慨:“我们的探索是原创性的,富有上戏特色的,许多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其他院校,也因此在努力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也是一种贡献,是让我们可以立足的根本。”

 ∥ 薪火相传,走向世界光影 ∥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教育的成就占据了中国电影史、电视史重要篇章。40年代的毕业生李翰祥以其恢宏的历史巨制《火烧圆明园》《两宫皇太后》闻名全国,50年代的毕业生王扶林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导演,更是经典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总导演……深厚的影视基因在几十年来蓬勃生长。

同时,上戏电影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影视教育的演进。1986年,学校与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创办电影导演本科专业,开启了正规电影学历教育的先河,培养了郑大圣、傅东育、梁山、吴天戈等一批著名导演。1995年,学校创立电视艺术系,首创了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经过多年发展,2020年正式被命名为电影学院,标志着电影教育进入全新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成功加入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成为世界电影教育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如果说深厚的历史底蕴奠定了上戏的基石,那么其前瞻性的国际化布局则开启了它面向未来的新篇章。本次会议上,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中国办公室“斯坦尼斯拉夫·塞默德捷夫国际编剧艺术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这也标志着上海戏剧学院影视教育与国际的深度交流合作进入新阶段。这一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国际影视教育界的联系,推动中国影视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

八十载电影教育,三十载学院建制。上海戏剧学院以其深厚的积淀、辉煌的成就和面向未来的雄心,不仅参与并推动了中国影视历史的进程,更肩负起为中国乃至世界影视未来培养引航者的重任,从舞台到荧幕,未来继续“光影偕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