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以“半马苏河”为轴 打造普陀青春经济新图景

年轻人在苏州河边拍摄夜景。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
几十年前,苏州河普陀段两岸,机器轰鸣是它的心跳,码头喧嚣是它的呼吸。它是上海的“工业动脉”,跳动着一个时代的雄心。如今,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已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咖啡机萃取时的轻响,游船划破水面的涟漪,以及年轻人在艺术空间里的低语。母亲河在这里轻盈地转了个身——它承载的工业原料,早已成了青春的养料。
普陀区依托长约21公里的蜿蜒河岸,以“半马苏河”为名,施展了一场精巧的“缝合术”。斑驳的老厂房、废弃的工业码头与散落的灵感珠玉,被一一拾起,串珠成链。“打卡消费”“学习成长”“创业圆梦”等多元生态,正在共同描绘一幅充满活力的青春经济图景。
一颗“心脏”重新跳动
在M50创意产业园,一座沉寂多年的旧水塔,被一个名叫王伟的辽宁小伙子“唤醒”。
走进莫干山路50号,时间仿佛选择性地凝固了。红砖墙、钢架梁、斑驳的水泥地,信和纱厂的旧影犹在眼前。抬起头来,便能看见那座水塔。它曾是这片厂区的制高点,如今,它被赋予了一颗新的“心脏”。

水塔咖啡露台的水塔。
王伟2012年就来上海了。2021年,他辞去艺术陈列师的工作,在M50开了一家画廊。一次无意的仰望,让那座被人遗忘许久的水塔闯入视野。好奇心带着他踏上楼梯,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一股潮湿闷臭的气味扑面而来,眼前是凹凸不平的地面、开裂剥落的墙皮,还有四处丛生的青苔——一处不折不扣的废墟。
站在这片废墟里,王伟居然觉得心蹦了一下。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独特价值:混凝土的粗粒质感,斑驳墙面上的时光刻痕,这是无法复制的工业美学。更重要的是,园区里虽然画廊林立,艺术家和观展者络绎不绝,却始终缺少一个能让人停下来歇脚、交流的地方。“这里不该被遗忘。”他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水塔“重生”,将其改造为一座具备艺术氛围的咖啡馆。
王伟否决了好几个用网红元素进行改造的方案。“最好的设计,是尊重建筑本身。”他笃信这一点。改造也因此定调:保留原貌,修旧如旧。
这座咖啡馆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对建筑历史的敬意。新置的设备被反复打磨做旧;锈蚀的铁板栏杆上,特制的颜料晕染出水墨画般的肌理;水泥墙体坦然裸露,墙上的笔迹与痕迹被刻意保留,任由它们诉说过往。
最妙的一笔,是为水塔顶部装上了可变色的“呼吸灯”系统。“它像是水塔的‘心脏’。”王伟说。这颗心脏一旦开始跳动,整个空间便活了。通过置入平台、连桥与楼梯,形成通向水塔的开放动线。咖啡厅的工业风、艺术空间的简约美、露台的霓虹投影与不锈钢扶手,在此交错共生。就连露台角落里的桌子都被打造成了流浪猫的“专属跳台”,每天傍晚,它们准时跳上这张专属桌子“打卡上班”。
持续半年的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水塔的“工业印记”。2023年9月,水塔咖啡正式营业,旋即成了热门打卡地。后来,水塔咖啡还获得不少国际设计奖项。
这座老水塔并没有在时代浪潮中倾覆,反而蜕变为聚集年轻人的“灯塔”。对王伟来说,水塔咖啡只是其艺术理想的一部分,他的画廊也偏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希望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也希望能鼓励更多在校学生坚持创作。”王伟说,“我想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有被看见的机会。”

改造后的水塔咖啡尽可能保留了原始模样。青年报记者 马鈜 摄
在M50,越来越多店铺面向青年、吸引青年、服务青年,小店主理人与年轻客群之间形成了共鸣关系。像王伟这样的“青春经济”实践者并非个例,一批有特色、有创意的青春小店不断涌现,共同构成了青春经济生态的一部分。
为支持这群“青春经济”的实践者,今年,团普陀区委推出“青春经济City Walk”线路,将十余家青春小店串联起来,打造具备打卡性、文化性与生活感的青年消费场景。此外,团普陀区委还启动“青年主理人培训计划”,在经营思路、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实训与资源链接,帮助青春小店实现提质扩面。今年五月,普陀团区委就组织了30余名青春小店主理人参与“M50弄堂计划”实地课程,水塔咖啡就是其中的一站。青年主理人正在从“孤岛式创业者”转型为生态共建者,推动青春经济从点状散布走向系统生长。
一座水塔,因青春的视角与创造力而重获新生;一颗“心脏”,因无数年轻梦想的汇聚而有力地跳动。在苏州河畔,工业遗存正以前所未有的青春姿态,融入城市发展的澎湃脉动。
青春脉搏重生水岸
站在昌化路码头,能清晰地触摸到母亲河的新生节拍。粉红色的“寻找周同学”主题游船缓缓驶过,《Mojito》的旋律从船舱传出;远处的水面上,赛艇队划桨而过,激起层层涟漪。苏州河,正在成为一条流动的年轻消费带。

“半马苏河”的蛇年限定帆布袋。
“宠物友好航班”让年轻人带着“毛孩子”共同享受苏州河的风;“二次元痛船”在漫展期间成为粉丝的水上狂欢基地;国庆期间的“乐游上海·寻找周同学”主题航班,则化身30分钟的水上音乐派对……自2022年9月通航以来,苏州河游船在普陀区布局的5座码头,如同5个强有力的起搏点,让河上经济活跃起来。据统计,这类主题航班在节假日热门时段的上座率超过95%。截至今年10月22日,苏州河游船累计接待游客约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
这脉搏的跳动,远不止于航船本身。它通过“水岸联动”,将活力传导至整个沿岸肌体。国庆期间,苏州河游船推出晚宴航班,套票包含双人份韩式料理套餐和1小时游船体验,消费者在航程结束后,又自然而然地流向天安千树或岸上市集。游船已成为“流量入口”,不断将客流引向沿岸的消费节点。而曾因条件限制,只能在郊区水域举办的水上运动,在苏州河上也正逐步进入常态化。城市龙舟邀请赛、“半马苏河”上海赛艇城市精英赛、青年科学家赛艇争先赛相继上演,为这条母亲河注入了竞技与力量的脉搏。
河流的脉搏,同样在岸上激起回响。在苏州河长风码头边的“半马苏河”文创美学空间里,另一种形态的活力正在蓬勃生发。

“半马苏河”文创美学空间。
展厅中央的印章区,是许多年轻人感知普陀文化脉搏的“触点”。通过叠加套色章形成“半马苏河”图案,他们将城市记忆“盖”进自己的旅程。“怎么把普陀的文化,放进年轻人的口袋里?”长风文旅“半马苏河”文创品牌主理人张奕思考了很久。在她看来,普陀需要打破“老工业区”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看到全新的普陀、活力的水岸。
答案呼之欲出——找到一种能与青年对话的“设计语言”。团队从苏州河本身寻找灵感。选择了明亮的色彩、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重新诠释苏州河厚重的工业记忆。农历蛇年,设计师又将蛇图腾灵动的身姿与苏州河的蜿蜒的轨迹结合,再加上“蜕变重生”的寓意——一款蛇年限定系列横空出世。其中的帆布袋,被选为今年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的官方完赛包,成了见证七千名跑者冲过终点的“流动名片”。
在越来越强劲的文创脉搏中,普陀的“老字号”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英雄钢笔以国潮新貌亮相第八届进博会现场。坐落在苏州河长风码头边的英雄钢笔精品馆,巧妙融入了波光粼粼的河水纹理与工业遗存的钢铁质感,诉说着这个创立于1931年的品牌与苏州河的深厚渊源。

英雄钢笔亮相第八届进博会现场。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 对话 ◆
团普陀区委书记 吕欢
与母亲河一起书写未来
青年报:普陀区在发展青春经济方面,目前形成了哪些特色路径?
吕欢:普陀发展青春经济,始终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围绕“半马苏河”这一核心轴线,着力推动青年发展与城区更新、产业转型同频共振。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三条特色路径:
一是“文商旅体融合”的场景营造路径。我们积极配合区商务委、文旅局、体育局等多部门,将青春元素深度植入各类特色活动。例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CCG EXPO,以“文旅+二次元”的创新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作为国家级“中国时尚体育季”的盛会,三天内吸引了1.5万人次打卡,并联动六大商圈带来百万级销售转化。这种多部门联动的模式,让青春经济从单一的小店业态,拓展为融合文创、体育、婚恋等多元消费的综合性生态。
二是“城市更新+主理人引入”的空间焕活路径。普陀作为苏州河沿岸的重要区域,拥有深厚的“沪西”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工业遗存。我们依托M50这一上海最早崛起的文创园区之一,以及鸿寿坊、兰溪路等城市更新项目,着力引入具有个性的青春主理人店铺。通过构建覆盖“见习孵化—创业扶持—成长加速”的全周期创业服务链,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从学习实践到起步腾飞的一站式支持。
三是“三生融合+全域赋能”的生态培育路径。普陀正在打造生产宜业、生态宜人、生活宜居的现代化创新生态之城。我们成立青春经济服务联盟,整合多方资源,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链条服务。在政策层面,普陀推出的“3+5+X”产业政策体系和“1+N人才新政”,形成了有力的品牌效应。在服务层面,我们组建的“青春助企服务团”,将服务直接送进商务楼宇。通过推动青春小店与英雄钢笔等老字号跨界合作,让青年创业更好地融入了区域产业发展大局。
青年报:下一步,普陀青春经济计划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
吕欢:近期,围绕着推动青春经济发展的目标,我们正广泛开展面向小店主理人、青年创业者、商圈经营主体及青年代表的调研。基于前期调研中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向深化:
一是在场景融合上,我们将推动“点状”地标向“网状”生活圈升级。绘制“半马苏河”青年文化艺术之旅导览图,集成区域内青春小店、消费地标、市集活动、公共服务等信息,实现“一图在手,畅游普陀”。推动青春消费场景、主理人小店、潮流活动向社区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延伸。结合青春社区建设和青年夜校成果转化,以生活圈为单位,组建青年社群,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环保、宠物)组织线下活动,将消费行为转化为社群互动,增强青年对社区的归属感和黏性,让青春经济真正融入青年日常生活。
二是在节庆赋能上,我们将做优做实青春经济的长效转化机制。推动青春经济全面融入“五五购物节”等区域重大消费节庆活动,将短期活动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品牌影响力。探索青春小店、主理人品牌与区内大型商业体、老字号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群互导,提升青春经济在整体消费格局中的显示度和贡献度。11月23日在团市委夜校大展中设立的青春经济专区,就是我们集中展示的重要契机,欢迎大家来半马苏河公园打卡参与。
三是在生态优化上,我们将加快建设“一站式青春经济赋能平台”。完善青春经济服务联盟功能,为创业者、主理人提供“一对一”或“工作坊”式的精准辅导,将服务落到实处。系统化实施“青年主理人成长计划”,依托区青联、青企协等平台,引入成功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作为导师,进行长期陪伴式指导。整合多部门资源,充分发挥普陀“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营商生态新格局作用,让“一键安居”等服务举措精准触达青年创业者,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普陀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和独特的苏河文化,正在成为青年安居乐业的热土。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举措,普陀的青春经济必将从“点上开花”走向“面上结果”,让“半马苏河”真正成为滋养青年创新梦想的沃土。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
策划:高玲
编辑:郭佳杰 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