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校园文化节,体验生活中的小美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古人在晴朗秋日会通过“晒书”来除虫、护书,曝书之举历来意义深远。天朗气清,复旦大学第九届金秋曝书节如期而至。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源·拾光”湖畔音乐生活节通过文化市集、落日音乐会和“乐享开放麦”,让美好与日常生活撞了个满怀。这样的申城校园文化节,怎不让人怦然心动?
复旦大学:
既是曝书,也是体验诗意与风雅

曝书,既能驱蠹护书、延存典籍,又能公开展陈、惠及学子,更可逐页检视、梳理文脉。晴朗天气中,复旦大学以一场金秋曝书节继承与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7年以来,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每年连续举办曝书节,如今迎来了第九届。随着规模的逐年扩大、互动性的不断提升,曝书节已经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复旦校园品牌系列活动。
本届曝书节以“金石永固·楮墨留香”为主题,展示赵嘉福先生毕生心力所萃的金石拓印珍品。其中最具历史纵深的一件,是他亲自率领复旦师生团队前往重庆北碚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旧址实地拓印的校碑,以此记录下烽火岁月中的办学记忆。
现场还展出多位藏书家的宋、明、清拓本,复旦大学档案馆的“护国寺感通塔碑”全形拓片,还有上海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慷慨赠予的甲骨文等书法龙鳞装书卷等,古老的文字与装帧技艺在此焕发新生。
在传统文化展示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的各位导师携弟子现场展示古籍装帧、纸浆补书、团扇绘画、书画修复、碑刻传拓、鸟虫篆刻等传统技艺。学子可以亲手线装一册书卷、以木版水印拓印一纸纹样、在素面团扇上提笔绘制画卷、以墨蜡拓印碑石纹路,触摸传统温度,体验诗意与风雅,文化传承也在此有了青春的模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音乐接力下课铃,湖畔点亮音乐生活节

循着渐次响起的音乐,思源湖畔舞台的灯光被点亮,同学们或坐在草坪上挥舞着荧光棒,或驻足围观停留一起歌唱,校园生活里的小惊喜就这般掉落下来。
提升学校文化艺术氛围,倡导“向美而生”的积极生活态度,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迎来了“思源·拾光”湖畔音乐生活节,这是学校连续三年在思源湖畔举办这样的活动。
从下午的文化市集,到傍晚的落日音乐会和“乐享开放麦”等环节,惊喜不断。14个特色摊位集中呈现文创产品、非遗技艺、美食茶饮等项目。把“市集”搬进校园,师生成为“赶集人”。许多师生还在活动立牌前拍照打卡,或是坐在户外帐篷下聊聊天,把学习暂时“放一放”,享受季节限定的悠然时光。
校园十大歌手代表和留学生分别演唱《笑忘书》《被风吹过的夏天》《好日子》,以此拉开落日音乐会的序幕。《白云》《约定在一起的这天》《开始捉迷藏》《霓虹浪漫物语》,一首首极具感染力的歌曲引得台下观众不约而同地跟随节拍舞动。音乐会也像一个落入思源湖的音符,在记忆里泛起阵阵涟漪。在“乐享开放麦”环节,同学们自发地踊跃登台亮嗓子,收获勇气和掌声,展现青春的昂扬热情。
“结束了期中考试,音乐接力下课铃,来到思源湖畔全身心地投入一场音乐会,享受着音乐和晚风送来的惬意,这种感觉太棒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赵静萱欣喜地说。
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举办湖畔音乐生活节,意在搭建平台让师生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拾光”之旅也不止于此,希望师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能体验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小美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