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建设展现城市温度,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已完成2600余座
2025-11-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公厕是衡量城市文明的标尺,更是感知城市温度的窗口。11月19日,在闵行区古美公园,一场以“温暖申城 品质服务”为主题的第十三个“世界厕所日”宣传活动举行。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已完成2600余座,全市配置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已达到4成。

上海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公厕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跨越,从“基础功能”向“人文关怀”升华,逐步构建起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环境友好、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公共厕所服务体系。

改造升级,回应“一老一小”民生关切。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与市民多元化如厕需求,上海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自2023年将此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来,三年累计完成改造2600余座,超额完成目标。

改造中坚持“分层分类、全龄友好”原则,聚焦“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四大类30项细节进行系统升级。通过为老年人加装无障碍扶手、铺设防滑地砖、优化照明,为儿童设置低位洗手盆、儿童坐便器、加装防撞护角等举措,显著提升了“一老一小”群体的如厕安全性与便利度。

织密网络,破解超大城市如厕难题。针对“如厕难”问题,上海通过“标准引领、盲点覆盖、时间延伸”三措并举,持续优化公厕服务网络。在标准引领上,发布新版《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推动公厕建设提质增效,目前全市配置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已超1200座,占比达40%。

在盲点覆盖上,创新推广“共享厕所”模式,形成环卫公厕与社会厕所互补格局。如奉贤区已推动92家商户及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徐汇区推出“共享公厕地图”,纳入65个社会共享点位。

今年10月,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引导和鼓励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市民及游客如厕便利度。在时间延伸方面,全力保障夜间如厕需求,当前全市24小时开放环卫公厕达1756座,另有171座延长开放时间至17小时以上,占全部环卫公厕比例达64%。其中,徐汇、静安、黄浦三区环卫公厕已实现全域24小时开放。

便民服务也在不断延伸。全市2600余座专人看管公厕实现免费供纸,2000余座提供冬季热水洗手,部分区域试点推进“厕纸进厕位”、设置“临时休息点”、提供手机充电等服务,让公厕成为彰显城市人文关怀的温馨窗口。

展望未来,上海公厕建设将朝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方向持续深化,持续推进人性化设计,关注更多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强公厕服务的包容性与适用性。同步加快运维管理的智能化升级,积极探索AI技术在保洁质量自动识别、设施预测性维护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效能。将进一步完善“共享厕所”激励机制,广泛动员沿街商户、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开放内部厕所,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厕服务新格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