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治|“未来社区”诞生背后有一支青年突击队
2025-11-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图、视频

黄兴路1039弄,这片建于1962年的“小梁薄板”聚集地,曾经447户人家中180户没有卫生间。

2025年7月,随着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更新项目正式启动。时过境迁,清晨时分拎起马桶挪向化粪池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更关键的是,那些曾拎着马桶在寒风中排队的居民,第一次成为城市更新的“甲方”——从方案到户型,20轮民主协商、一屏可查的“全周期系统”,让“人民城市”四个字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13天签约背后:一只马桶激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很难想象在上海还有这样的小区,居民们进进出出拎着马桶,与化粪池为伴。简直不可思议。”黄兴居民区的居委干部张瑜迄今还记得,2024年5月第一次意愿征询,短短5天即达成了100%同意。9月12日,正式签约首日即以99.55%的超高比例生效,至9月24日仅用13天完成100%签约,标志着杨浦区提前三年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2025年7月,项目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预计2028年底前竣工。

13天100%签约、5天100%同意的意愿征询,杨浦黄兴路1039弄把“拎马桶”写进历史只用了18天。三年后,原址将“长出”3栋8—18层的新楼、1栋5层社区用房、1座附建式停车场、110个停车位,户均使用面积从15.6平方米增至31.7平方米,卧室均为朝南户型。在实现成套独用的基础上,还根据居民需求,在社区用房中集中增设生活服务点、老年活动室、党群服务站、文化活动室、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用房等1000余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提升区域内服务能级。

这样的“速度”源于“深度”。街道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把项目各方每一名党员都动员起来,组成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在政策宣传、居民征询、项目签约、维稳保障等工作中带头攻坚,形成下沉到底、全面带动的工作模式。

此次,街道用活全过程人民民主金钥匙,深化拓展杨浦首创的“一线工作法”,坚持传承杨浦旧改“四清”工作法的成功经验,通过方案预公示、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方案意见征询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用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三师三顾问”协同治理作用,依托“人人议事厅”、政协委员工作站等载体,有效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渠道,有效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方案优化的“金钥匙”。经过近20稿修改打磨,形成最大程度满足居民核心需求的“最优解法”。

无数个日夜,80后“小巷总理”张瑜和同事们当起“老娘舅”,深入小区。有承租人去世后,三名子女互不相让。“老娘舅”启动“背靠背”调解:邀请律师、社区民警一起出动与三家人“分头聊”,最后通过调整调解策略,化解了僵局。

就连居民的宠物问题也被考虑在内。有位居民养了许多猫,最怕搬迁时宠物受惊。青年突击队连夜打包行李、协调车辆,全程妥善安排,这位心存顾虑的居民终于在签约期最后一天按下红手印,成为最后一户搬迁的居民。

张瑜回忆,搬迁时还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子女住在很远的地方不便帮忙,他们就帮着打包、搬运物品。

4米红线上的“螺蛳壳道场”:一场极限施工实验

“最近的地方离未搬居民只有4米,基坑开挖像在给心脏做搭桥。”项目经理仇臻瑜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这场施工的难度。

2025年五六月份,黄兴路1039弄正式进入“极限挑战”:小区里还有很多居民在生活。拆除管线的时候,不能影响未搬迁居民的正常生活。

“不能影响邻居的正常生活。”仇臻瑜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按照说正常施工工期为早6点到晚10点,但考虑到减少对其他居民的影响,施工队周一到周五早上7:30前禁止施工,中午35℃以上高温停工,节假日双休日晚上8:00后禁止施工。为了抢出工期,他们把“大工序”切成“小模块”: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卫生间沉箱全部工厂化生产,现场像搭乐高一样拼装,施工周期缩短,建筑垃圾也大大减少了。

仇臻瑜介绍说,施工队专门招募了文明施工监督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楼栋居民有意见的话,可以联系居委会或监督员反馈建议。平时,施工队和居委会频频联动,为周边居民无偿提供小修小补,打起感情牌。

此外,新建房屋按照现代宜居标准,在设计中注重民生改善和品质提升相结合,统筹考虑居民关切的停车、充电桩、适老化等问题,按照绿色建筑、海绵城市要求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未来社区”。此外,将对同小区内存量房屋实施区域提升改造,实现片区整体焕新。

江路街道城市更新青年突击队:城市更新中的青年力量

控江路街道辖区老旧小区占比近三分之二,是“十四五”期间,杨浦城市更新的主战场。控江的凤南一村共1813户,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规模的拆除重建项目,占全市当年改造总量的30%。

期间,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街道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组建了青年突击队,这支队伍由街道各科室青年组成,共有成员130余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4%,是一支年轻化、有活力的队伍。

2023年,凤南一村1813户150天实现“三个100%”,控江路街道青年突击队一战成名;2024年,他们把“凤南战法”复制到黄兴路1039弄,再创新纪录。

“人民城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可复制的操作系统。”街道领导介绍说,在方案制定时,要科学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存量与增量的关系。针对黄兴路1039弄无卫生设施房屋改造空间局促、产权情况复杂、房屋类型多样的难题,盘活全区房源资源,将项目安置缺口在上年度凤南一村项目增量房屋中进行安置,实现跨周期安置平衡。聚焦群众个性需求,为黄兴路1039弄小区增设生活服务点、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完整社区”。同时,聚焦该项目为小区内部分楼栋改造的实际,在拆除重建方案制定时,同步跨前考虑存量房屋区域提升方案设计,以“拆除重建+美丽家园”统筹实施模式,最大程度平衡非涉改居民利益,以超高“邻聚力”降低“邻避”矛盾,形成整体焕新、集成提质的共赢局面。

此次,黄兴路1039弄小区还在全市率先搭建“一库健全、二端齐备、三平台交互、四项支持”的全周期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查询、地图展示、协议签订、档案管理、进度跟踪等功能,对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项目签约工作通过系统电子化操作,确保公平、透明、阳光;项目方案通过“线上+线下”全过程双公开的方式在“左邻右舍”app、杨浦成套改造小程序,和小区公告栏同步公示,让项目改造范围内居民可一键查询与实时掌握信息动态、政策查询、设计方案与房源信息等内容,非改造范围内居民可查看了解公共政策,把数字赋能融入旧住房成套改造全过程、多层面、各环节。

2028年金秋,当最后一批居民回搬,黄兴路1039弄将彻底告别“拎马桶”时代。那一刻,那些曾在寒风中排队倒马桶的居民会成为这场城市更新中真正的赢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