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聆听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大家好,我是吴涛。两年前,总书记来我们社区时,我就在现场,还和总书记握了手。”华润有巢住户、物业工作人员吴涛表示,两年过去了,自己真切地看到当初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我参加了社区主办的篮球赛,认识了一帮现在经常约球的邻居;还有CityWalk,跟着大家一起在市中心漫步;最热闹的是社区音乐节,那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听歌聊天,特别开心。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超多朋友,现在走在社区里,到处都能碰到熟人打招呼,那种陌生感早就没有了,完全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熟人社区。我觉得这就是总书记所说的‘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两周年之际,11月20日下午,“美丽社区 幸福家园——对话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家人”活动在闵行区华润有巢公寓社区马桥AI店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举行。现场,大家共聚一堂,围绕社区变化等话题展开交流,分享各自的温暖故事。
全职宝妈刘婷婷觉得,这两年的社区生活给她带来了巨大变化:“刚来上海时,我没想过长住,更别说扎根了,是社区给了我方向和勇气,不仅支持我办活动,还主动帮我对接资源,协助我注册成立了‘好拾光’社会组织。我们从社区活动出发,逐渐拓展到青年创业支持、流动儿童关怀,真正把温暖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正是因为这份事业,让我找到了留在上海的意义——我不再只是一个过客,而是一个能为自己、为社区创造价值的人。”
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师赵雪表示,社区对她来说不仅是一个安居的角落,更成了一本鲜活的“思政教科书”:“去年,我们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在有巢社区揭牌成立。从那以后,我们依托社区真实的治理场景,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把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社区的共享客厅、居民议事厅甚至楼道微空间。学生们不再是单纯地听讲理论,而是亲身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亲眼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在一件件小事中落地生根。”
据闵行区房管局介绍,这两年,闵行把新家建设工作作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推进,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全区14个街镇、工业区新家点位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28个点位,床位8200多张,位列全市第二。这个床位供应量已经是总书记来考察时候的将近20倍。截至目前,闵行已完成“十四五”期间7.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任务,到年底实现供应6.3万套,占全市总量的1/8。闵行区通过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做到了对总书记“把这件事做好”的承诺。
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一直在坚持和探索的“规范化运营”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闵行区房管局还推动了服务从基础的“租务管理”,向满足青年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品质陪伴”升级,将刚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纳入保障范围,解决他们初创业、刚就业时期的“居不易”困境,让他们在这里不仅有一个落脚点,更能看到职业发展的新起点。
“我梦想中的新家不仅是舒适的住所,更是放飞梦想的翅膀。”“我理想中的新家是一个能够为身心充电的温暖驿站。”……活动的最后,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对新家的新期望。马桥镇新家党支部书记李建军将这些期待一一记下并表示,理想的新家不只是有宽敞的住所,更是能融入社区、感受温暖,日常有便利、遇事有依靠的安心港湾,“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有巢有家有温度,宜居安居暖人心’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两年来,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物理空间”到“情感共同体”,成为了“城市温度”的生动注脚。下一步,闵行将在住房保障事业中持续发力,为每一位城市建设者打造一个可负担、有尊严、有归属、能成业的梦想起点。
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主办,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中共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委员会承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