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宿舍雅称“望舒阁”,古风丝滑进入年轻人的日常
2025-11-20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碎玉轩”“清许阁”“饮冰居”“望舒阁”……这是哪处历史古迹里的亭台楼阁?非也,这是大学宿舍楼和教学楼被大学生们赋予的雅号。这一届大学生正在兴起给宿舍楼和教学楼改名的热情,古风习习,氛围感拉满,中华传统文化如此丝滑地回归了今天青年人的日常生活。

网上晒出的宿舍楼图片显示,电梯的12个楼层按钮,每一个都贴上了雅致的名字,不仅风雅,而且多有出处。“碎玉轩”显然出典自蒋捷的宋词《木兰花慢·再赋》,那里有“晚风又起,但时听,碎玉落檐头”的描述,此“碎玉”为“雪花”之意。而那“饮冰居”则典出《庄子·人间世》中叶公子高受命出使齐国前“朝受命而夕饮冰”的记载,寓意家国情怀。

不但“爆改”宿舍楼,学生们还意犹未尽,给教学楼也改起了名字。脑洞开得最大的是用北斗七星的古称将学校的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天玑”“天枢”“天权”“天璇”“玉衡”“瑶光”“开阳”。北斗七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发现,其命名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才情。大学生以此命名自己的教学楼,“又好记又诗意”。

这一波“改名热潮”,无疑反映了大学生们对学校的热爱,对传统诗意的孺慕。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爱校的方式。过去是捐款、植树、立碑,现在则是雅号相赠。这些国风满满的词汇,过去只是文人骚客笔下跳动的汉字精灵,现在则成了学生们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在改名上下足功夫,有的学生还把寝室装扮成古人的书房,绿植葱郁,书画满墙,笔墨纸砚元素一个不少,走入房间,就好像瞬间穿越回古代,而那张写着现代论文的书桌,似乎早晚也要诞生千古名篇。

在这一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韵,浸润着校园。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朗朗诵读之中长大的这群青年大学生,或庄重或俏皮地将传统文化引入了自己的生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从学习,到喜爱,再到现在的文化自觉,一步步走来,对祖国的情感越发炽热。而他们这一代人,也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到前行的方向,汲取生活的动能。

当然,对待传统文化,依然应秉持辩证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有人把宿舍戏改成“皇宫”,一个个以“小主”“阿哥”自居,虽然是玩笑,但热闹过后,不如把这份热闹转化为创造力,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粹注入更深沉的创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