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走出大学校园,吟诵让中华诗词传播跨越时空与国界
2025-11-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首次走出大学,打破了校园边界,上海大学与南京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千年文脉 雅韵长吟”第九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上,21支来自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公安学院等17所高校的参赛队伍,以及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的学子同台共吟。

这一吟诵大会由上海大学携手南京图书馆、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上海中心、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上海大学)、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承办。与往届不同,这是大会自创办以来,首次走出上海大学,与外部文化单位联合举办。

大会比赛环节分为“国风雅韵”“江南春秋”“古韵新声”“千年词笔”四个篇章,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上海大学博士后陈更和江苏卫视主持人吴浩然共同主持。四大篇章串联起中华诗词的千年文脉与多元魅力。“国风雅韵”聚焦《诗经》经典,中外学子共诵古韵,尽显高古雅正;“江南春秋”以地域文化为核,勾勒诗画江南的清幽静美与含蓄深情;“古韵新声”融合传统与现代,中西元素碰撞出时代新声;“千年词笔”深耕词的幽微意境,细腻传递古典美学。各篇章节目或坚守传统精髓,或大胆创新表达,让诗词跨越时空、国界,在声情演绎中焕发蓬勃生命力。

各吟诵团队的精彩呈现获得了评委专家充分肯定。复旦大学教授、吟诵专家蒋凡认为,《诗经》中的作品有慷慨,有柔婉,还有生活气息,这次大会的很多节目做到了多者兼而有之,文学和音乐水平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周剑之表示,通过吟诵去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声,是大会最为可贵最为精彩之处。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肯定了原创诗词吟诵和国际学生的吟诵,希望有更多的民族与大学来参加吟诵大会。

总结点评环节,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指出,本届大会节目在内容、形式、情感及舞美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上海大学与南京图书馆联动,打破校园边界拓展传播场景,助力文化传承。中国韵文学会会长肖瑞峰认为,中外学子们的深情演绎让古典诗词重焕生机,并建议参赛选手进一步深化文本理解,平衡吟诵与表演的关系,让形式服务内容。

大会延续了国际交流特色,进一步提升“中华诗词吟诵大会”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彰显上海大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中的引领作用。大会为中外高校的学子们搭建了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场景,也拓宽了上海大学与国内外高校、文化机构的合作渠道。

此次大会评选出国际组特等奖、一等奖,国内组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最佳组织奖及优秀表演奖等奖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老挝留学生吟诵的《相思》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欧亚国立大学学生吟诵的《西湖烟雨·东方剑影》获得国际组特等奖,上海大学《春江花月夜》和肇庆学院《蝶恋花》获得国内组特等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