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科研与产业创新,上海交大全球首发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从天气预报、药物设计到金融风险管理,众多前沿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复杂的科学计算求解。11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量子科学计算团队发布全球首款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为高难度科学与工程问题提供高效求解方案。这也标志着量子计算从理论研究向产业化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传统计算机面对大规模、高维度、多尺度、高精度的计算需求时,往往陷入“算力不足、耗时过长”的困境,计算效率的瓶颈已成为制约的核心痛点。此次全球首款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目标直指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算力难题。
其中,UnitaryLab 1.0版首先着眼于常/偏微分方程求解这一科学计算核心问题,它实现了对常/偏微分方程的量子算法构建、求解和量子线路设计,成功突破传统计算效率瓶颈。
UnitaryLab1.0的核心优势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金石、Nana Liu 团队提出的“薛定谔化”系列量子算法,大大拓展了量子计算可解决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边界,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该算法实现了量子计算与经典科学工程计算的高效衔接,降低了量子计算的应用门槛,为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的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对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想用量子计算解决复杂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量子物理、高等数学知识,还得精通计算机编程,需要跨领域专家组队协作,才能完成从建模到求解的全流程。工程师、科研人员、高校学生,即便有计算需求,也因“门槛太高”望而却步,这严重制约了量子计算的普及与应用。UnitaryLab的核心使命,是以“薛定谔化”、线性代数、优化等各类量子算法为基础,构建一个全流程、上手快的量子科学计算平台,希望让强大的量子算力真正走出实验室,服务于科研与产业创新。
直击痛点,通过创新整合“模型构建-算法适配-结果可视化”全链路工具,搭配直观操作界面,平台使量子计算变得“友好易用”。平台内置上海交大原创的“薛定谔化”核心算法与模型,将复杂的量子化建模过程直接简化为“参数输入”,用户无需专业量子知识,只需录入问题核心数据,系统就能自动完成转化与计算。
UnitaryLab平台总负责人张镭教授表示,UnitaryLab 1.0让工程师、科研人员、学生等非量子领域用户,也能快速开展量子科学计算与工程仿真,将建模周期大幅缩短,极大加速复杂问题的求解效率,也将推动量子产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