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圈成为体育主场,这些观赛“第二现场”以“商业+体育”激活空间增量
2025-11-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11月22日晚,随着中超联赛收官战终场哨声吹响,上海海港队击败大连英博,成功卫冕冠军。而在赛场之外,百联世博源下沉式广场的巨幕前,同样掀起了一股红色的巨浪——“我们是冠军”的欢呼声响彻夜空。

记者了解到,球场之外这波热浪正是百联集团携手咪咕视频打造的百联观赛“第二现场”。自8月启动至11月22日收官,长达3个月的百联观赛“第二现场”活动,以中超赛事直播为核心,联合咪咕视频构建“1+X”观赛矩阵,将中超赛场的热烈氛围“搬”到百姓家门口。百联积极推动文旅商体展创新互融,以观赛“第二现场”重塑赛事新体验。

 场景破壁: 复刻热血观赛体验 

记者发现,百联观赛“第二现场”的核心亮点,在于打破体育赛事与商业消费的空间壁垒,将赛场激情无缝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活动以百联世博源为核心主场,联动世纪联华鲁班店、三联公司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等特色分会场,形成多点联动的观赛网络,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观赛需求。

作为核心主会场,世博源依托下沉式广场的空间优势,配置专业级巨型LED屏与环绕音响设备,打造沉浸式观赛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赛事现场。从8月中超上海德比的硝烟弥漫,到10月多场关键鏖战的紧张胶着,再到11月22日大连英博对阵上海海港的收官之战,每一场赛事都吸引数千名球迷到场。当上海海港成功卫冕中超冠军的终场哨声响起,世博源下沉式广场瞬间化身欢呼的海洋,这份夺冠喜悦迅速蔓延至商场内餐饮、零售门店,形成“观赛狂欢+即时消费”的联动热潮。百联集团经济运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以德比之夜为例,百联相关商场客流同比增长42%,周边餐饮销售增长35%。

各分会场则结合自身业态特色打造差异化体验:世纪联华鲁班店聚焦社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观赛据点”,将赛事直播与超市消费场景绑定,球迷可随手选购啤酒、零食等观赛物资,实现“边看边买”;三联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以“不狂不放不申花”为主题,将策展型零售空间与体育赛事融合,设置足球互动游戏、比分竞猜等环节,联动运动眼镜等产品体验,让艺术氛围与体育激情碰撞,成为南京路商圈的特色打卡点。

 福利加码: 打造沉浸式礼遇体验 

为进一步提升观赛吸引力,记者了解到,百联在优质视听体验基础上,推出“观赛+互动+福利”组合拳,让观赛不仅是赛事观赏,更成为一场满载惊喜的消费体验。线下层面,各观赛现场为到场球迷发放定制伴手礼、球队周边,百联通会员可额外领取游乐币、饮品券,世博源主会场还设置海港队比赛门票抽奖环节。

线上则同步启动“猜进球、抽金条”互动活动,用户登录i百联平台即可0元参与猜对进球数抽取金条大奖活动。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福利模式,既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又强化了百联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活动期间百联通会员新增注册量同比提升。

 价值升级: 撬动商业空间长效活力 

这波观赛“第二现场”的成功落地,并非简单的赛事直播场景迁移,而是对“商业+体育”融合模式的深度探索,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体育流量向消费增量的高效转化,为商业空间活力提升提供可持续路径。

从客流和消费数据来看,以一场赛事为支点,可撬动数倍于赛事投入的消费增长,同时延长商业体运营时长,激活夜间经济潜力。更深层次来看,百联通过观赛“第二现场”构建了“观赛+社交+消费”三维生态:体育赛事作为情感纽带,聚集精准球迷客群,形成强烈的现场社交氛围;商业空间则依托多元业态,承接球迷观赛后的消费需求,实现“观赛即消费”的场景闭环;线上平台通过互动活动扩大覆盖面,沉淀用户数据,为后续精准营销奠定基础。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商业体客流引流难题,更通过场景创新提升了商业空间的坪效与用户黏性,为零售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思路。

此次活动也是百联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持续实践。早在“百联酷夏精彩夜”期间,集团就曾以上海德比、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为契机打造观赛现场,积累了丰富的赛事IP联动经验。而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还通过多元手段联动上海文化演艺场馆,深度参与“票证联动”“票根经济”。未来,百联集团将继续聚焦市民多元需求,拓展赛事合作领域,探索演唱会、国际赛事等更多“第二现场”形式,进一步深化“商业+”融合新范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