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跨越山海直抵人心,“沪喀青年宣讲联盟”首次以视频联动形式开展集中备课
2025-11-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一场跨越千里的集体备课近日在上海宝山区机关大楼二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大屏幕上,新疆喀什地区十二个县市的宣讲骨干齐聚云端,与宝山主会场同步聆听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云文院长的专题辅导。这是“沪喀青年宣讲联盟”首次以视频联动形式开展集中备课,也是宝山区探索跨区域理论传播协作机制的一次重要实践。

“我们要把宣讲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赋能’。”宝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合备课不仅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完善理论宣讲体系、探索文化润疆和智力援疆新路径的创新举措。

 ※ 从“同步备课”到“体系共建” ※ 

党的二十大以来,宝山区围绕上海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聚焦基层理论宣讲中“谁来讲、怎么讲、在哪讲”等现实问题,探索形成“三全六讲”模式,即“全方位参与”解决“谁来讲”,“全过程推进”解决“怎么讲”,“全领域覆盖”解决“在哪讲”,并围绕“三全”,构建“六讲”模式:搭建一体化组织架构广泛讲,成立工作联盟联合讲,健全工作机制系统讲,走入一线场景体验讲,运用身边故事引领讲,贴近百姓关切分众讲。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跨区域协作机制,创设“沪喀青年宣讲联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核心任务,逐步构建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理论宣讲新机制。

此次集中备课通过实时视频系统,实现优质宣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推动两地宣讲骨干在理解把握全会精神上同频共振。“这样的同步备课让我们能及时获取权威解读,也促进了东西部宣讲工作的交流互鉴。”喀什地区一名宣讲员在互动环节表示。

作为智力援疆的重要载体,“沪喀青年宣讲联盟”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将遴选百名青年宣讲骨干与喀什青年携手组成宣讲团,依托两地直播互动、“行走的思政课”、融媒体产品共创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东西部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

值得一提的是,宝山区积极推进资源下沉,将组织多所高校学者、大学生宣讲员与各街镇开展结对共建,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打造成理论传播的“前沿阵地”与“人文会客厅”,切实打通理论到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 “全民共创”推动宣讲双向互动 ※ 

在宣讲模式上,宝山正在探索一条“全民共创”的特色路径。将通过打造“全民共创营”,鼓励“阿姨爷叔开口述”身边变迁,“热心市民供镜头”记录发展,“青年骨干解金句”阐释理论,逐步形成“故事大众采、理论青年解、思想全民传”的生动局面,推动理论传播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

在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过程中,宝山区注重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实践:聚焦“产业提质”,讲述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高端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故事;聚焦“空间重塑”,阐释从吴淞、南大、滨江“三箭齐发”到“一核两翼”发展格局的转型升级之路;聚焦“治理增效”,展现“四个城区”建设带来的民生改善成果。

下一步,宝山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为契机,统筹开展领导宣讲和群众宣讲、专家宣讲和青年宣讲、线上宣讲和线下宣讲,健全“区级引领、基层联动、区校合作、沪喀协同”机制,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东西部同步传播、同步落地、同频共振。

“这种跨区域协作机制,不仅实现了理论宣讲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智力援疆新路径。”现场一位高校专家评价道。

据了解,本次会议在宝山区各街镇、园区、相关委办局及喀什12个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约2500名宣讲骨干通过视频系统参加,同时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5所高校马院专家和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共同参与。这一创新传播模式,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