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毕业季,今年就业市场如何?毕业生求职感受如何?招聘单位对于毕业生有哪些需求?记者带着这些毕业生所关心的问题,沉浸式体验了一次综合招聘会现场。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实习生 韩仪滨
面对就业形势该如何应对?
在位于宝山区的一场综合性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2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了超过3200个就业与实习岗位,记者现场看到,这些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涵盖制造业、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教育、金融等十余个行业,岗位选择相当多元。
同学们求职感受如何?一名应届毕业生王同学告诉记者:“整体的应聘感受还是不错的,公司的HR都很温柔。只是我之前一直在准备考研复试和调剂,缺乏相关的实习经验,想得到企业方的直接录用对我来讲可能有点困难,接下来我会努力通过实习转正,我觉得今天有家公司希望就挺大的。”王同学的求职意向锁定在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党建岗,在招聘会现场一共投出去了五份简历。
记者发现,除了应届毕业生外,来到现场的还有很多是明年甚至后年才毕业的学生,这些非应届毕业生已经开始提前寻找暑期见习的岗位,为后续工作早做准备,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已经开始有更早的职业规划,也在积极面对就业压力。
“我觉得早点实习,早点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我之后的就业可能更有帮助。”研二在读的李同学说。在环境专业就读的黄同学则表示:“我没有继续读研深造的打算,所以想多去不同的行业先进行实习,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一定局限于我自己的本专业,像今天我就成功投中了一家美妆品牌,也约好了下周一去面试。”
招聘单位更重视哪些能力?
记者在现场投出了20份简历,但投递的同时也发现,很多岗位都希望求职者有对口的实习经历,“中标率”可能无法保证。
招聘单位在选人时更看重毕业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一家传媒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招聘正职时,相对于学历和专业背景,他们其实更看重求职者的垂直实习经历,但对于实习生而言,要求则会大大放宽。“不过作为求职者,还是要大胆多投,面试时自信大方。很多时候公司是缺人的,这个时候你投了就有机会,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要怀疑自己,重新整理好心态再投下一家就好。”
不同行业对于求职者的学历和专业能力要求可能也不一样,如教育行业就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所中学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时会看重求职者的院校层次以及是否有相对应的学科背景,对于有竞赛经历的同学会适当放宽。“如果你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或者应聘语文老师时普通话水平等级没有达到二级甲等以上,那我们在简历关可能就会直接淘汰。”
优秀院校毕业可能是“硬实力”,但一些招聘单位同样看重学生的“软实力”。“我们在招聘时倾向于优先选择师范院校,或双一流院校毕业的同学,有过学科培训经验的同学会更有优势,但在初筛过后,我们更看重应聘者有没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对教育行业是否热爱。”学而思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何做好应聘准备?
记者还发现,不少高校的招聘会现场还设有多个服务专区,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支持。在这里,企业专家及校内外职业生涯咨询师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指导等服务,助力求职学生顺利找到心仪的实习机会与就业岗位。同时设有征兵咨询、西部计划、创业指导、法律咨询、公职政策解读、留学规划等咨询台,回应学生们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记者实地体验发现,毕业生可以善加利用服务专区的服务,不少同学现场就能受益。
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张同学在经历简历指导后连连感叹。他告诉记者,本来以为自己的简历做得还挺好的,结果和咨询师一聊,才知道踩了很多“雷”。“首先我的简历模板太花,不够稳重。其次列举的工作经历太杂,而且只有项目没有具体内容,老师告诉我,这会让招聘方无法一眼就看到我的优势和能力,简历很容易无法突出。虽然被批评得有点伤心,但我觉得指导老师说得很对,之后我回去会认真修改。”
简历应该如何做?记者也现场进行了咨询,咨询师告诉记者,简历要突出“做了什么+带来什么改变”,学会用数据说话。“比如公众号运营的经历,就要写清楚自己在多长时间内做了多少篇推文,单篇阅读量如何,有多少条爆款,粉丝数增长了多少等等。企业喜欢能解决问题的人,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能力。另外,求职简历不能只有一份,要根据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需求做相应修改,匹配度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