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和鼓励年轻人持续关爱老人? 打造品牌项目 提供精细化服务
青年志愿者照顾老人。青年报资料图
几年前,90后姑娘孟思怡成为了一名居委干部,自那时起,她开始参与并提供关爱老人服务。过程中,她认识了98岁的穆爷爷,上门走访、陪伴聊天……不知不觉的长效关爱下,穆爷爷迈入百岁,现年101岁的他,依然健谈、思路清晰。小孟在陪伴中,练就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近年来,梅陇积极打造“生态健康镇”,随着环境的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长寿老人人数也在年年递增。据统计,如今,梅陇镇的百岁老人达23位。相应地,越来越多像孟思怡一样的年轻人加入到关爱百岁老人的活动中来,送去温暖,提升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梅陇镇60岁以上老人达4.33万,户籍80岁以上老人有6845名,占全市80岁以上老人的0.8%;其中100岁以上老人23人,占全市百岁以上老人的1.1%。俗话说:“世上难逢百岁人,百岁老人是个宝。”梅陇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老年人宝贵财富。近年来,梅陇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丰富为老服务设施,努力打造健康养生福地,从而使长寿老人年年递增。
为了提升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帮助其享受改革开放40年来的红利,梅陇镇将春节前走访的重点落在关爱老年人方面。据了解,由镇三套班子领导分别以上门走访慰问的形式,为全镇23位百岁老人送上关怀和祝福,并给每位百岁老人送上量身定制的1套唐装和1份慰问品。同时,对所有80岁以上户籍高龄老人分别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让老人及其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引领和弘扬全镇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据梅陇镇老龄办主任汤惠平介绍说,关爱老人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但随着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加大了关怀力度,尤其注重对百岁老人的关爱和陪伴。“起初,主要由退休的老人为年长的老人服务,他们之间比较容易交流和沟通。慢慢地,也吸纳和鼓励年轻人加入,尤其现在的居委干部,很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为关爱老人活动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鼓励年轻人上门走访慰问,春节送年货,夏天送清凉,重阳节送毯子之外,梅陇还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和特色,在邻里中心、文化客堂间开展各种益智类、文娱类活动,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参与。据了解,从特色课程到健身活动,从自治资源到社会组织,其间还引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根据所学专业,在社区教师的指导下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课程,如“二十四节气与科学养生”等,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居住在梅陇的归属感,提高了他们的晚年幸福指数。
“部分百岁老人生活在养老院,文艺团队还到养老院表演,和老人们简单互动。”汤惠平指出,很多来自公司的年轻志愿者也积极与养老院的老人结对子,为其提供定期陪伴、照护等服务。
■大家谈
●顾霖●汤惠平●孟思怡
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梅陇镇老龄办主任90后居委干部
青年志愿者的陪伴有其优势和特色,但也存在很多困难,如时间无法保证、很难持续性等。如何吸引和鼓励年轻人加入关爱老人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未来,还可以尝试哪些关爱老人的具体形式和活动? 本期大家谈,邀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专家、梅陇镇老龄办主任、90后居委干部三方嘉宾共同探讨。
Q1
年轻人为关爱老人的活动带来了哪些创新之处和特色?其中又存在哪些困难点?
注重互动、充满活力但持续性有待加强
顾霖:如今,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年轻人关爱老人逐渐呈现出多样性、互动性、主动性等诸多特征。具体表现在:为老人编写回忆录、拍摄金婚照、将幼儿园的手工课程搬进养老院,以延缓老人认知症等;青年志愿服务之后,及时开展分享会、宣讲会;对老人的服务多源自油然而生的主动意愿,更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孝亲敬老美德。
除此之外,青年志愿服务也存在“专业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持续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虽然年轻人的专注、专心和专业可以为老人提供较好较为满意的服务,但却无法解决老人的一些现实需求。老年人需要长期稳定的关爱与服务,但年轻人在服务时间和频次方面流动性和阶段性较强,很难持续。
汤惠平:居委干部中很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富有年轻活力,文化层次也较高,在科学养生方面可以帮助老人纠正一些陈旧观念和不良习惯,从而延年益寿。上门服务时,年轻人还可以送政策送关怀,如为老人进行长护险等政策解读。另外,文艺活动或演出时,通过互动,让老人愉悦身心。
关爱老人是中华美德,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年轻人关爱陪伴老人的积极性很高,但真正上门服务的次数还偏少,希望更多年轻人多多抽出时间,看望、陪伴老人,尤其百岁老人,为其送去温暖和爱。
孟思怡: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便利,作为年轻人,我们不断接触新鲜事物。看望百岁老人时,我会跟他聊现在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尤其刚刚过去的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讲述我的所见所闻时,也喜欢听老人回忆那些过去的时光和经历,这样的互动很有意义,也很有收获。
老人腿脚不太灵便,我就搜集并示范一些简单活络操,教他动动身体,效果很好。
在我看来,关爱和陪伴老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哪来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我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列中来,陪伴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
Q2
您所在的部门为关爱百岁老人的活动提供了哪些支持与帮助?怎样吸引和鼓励年轻人参与的?
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 为青年搭建公益平台
顾霖:我们主要通过走访、活动等,为老人提供护理、照料、陪伴等服务与支持,但不限于百岁老人,覆盖面更广。
主要通过技术和情怀层面吸引和鼓励年轻人参与,如为年轻人提供志愿服务证明和认证;生活方面邀请学医的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护理等陪护,针对适度老人则邀请心理学背景的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
汤惠平:作为指导单位,梅陇镇老龄办详细记录区域内百岁老人的生活自理情况,随时关注,并给予帮助和支持。除了外在宜居环境的建设之外,还注重老人身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关怀和保障,提升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平时,为年轻人搭建公益平台,组织座谈、交流活动,及时分享关爱老人的案例和心得,并组织年轻人政策、专业等方面的培训,吸引和激励其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服务。
孟思怡:我们居委资金有限,有时政府或街道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和慰问品,如米、油、暖锅等。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也注重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有激情投入到关爱老人的活动中去。
Q3
未来,还可以尝试哪些关爱老人的形式和活动?在这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提供精细化服务
顾霖:除了对青年志愿服务类型进行归类之外,更重要的是梳理老年志愿服务需求,并进行精准匹配。同时,注重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项目为导向,做深做透关爱老人的服务活动。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青年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利用目前有效的支持政策,肯定和激励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汤惠平:在我看来,应该设立更多老人助餐点、长者照护之家等,在关爱老人的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优化,同时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
2019年,我们将结合大调研工作,深入走访并倾听老人所需所求,建立照护档案,为其提供更加针对性、精细化的服务。
孟思怡:我们可以陪伴和关爱老人,但不够专业。未来,需要吸纳更多具有医护专业背景和知识的年轻人,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健康保障。
希望在我们的陪伴下,更多的老人能够走向百岁,健康幸福,继续见证上海的快速发展。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