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2.0版 将给企业带来实打实的效率提升
2019-02-13 上海

徐家汇商圈“一网通办”自助办理点。 青年报记者 张瑞麒 摄

“作为身处上海的创业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铂泉资本(小马创业村)创始合伙人马俊杰在参加了“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后发出了感慨。昨天,沪上多位青年企业家给目前上海的营商环境打出了高分,与此同时也翘首盼望上海优化营商环境“2.0版”的到来。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企业代表

说明上海将把“店小二”服务意识落到实处

“听了李强书记的讲话,我特别振奋,对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信心满满。”有幸受邀成为企业代表的马俊杰对会上的一组数据记忆犹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指示和中央总体部署,上海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借鉴各地优秀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去年,上海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出56项改革举措,并花大力气加以落实,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

“李强书记讲得很透彻,上海需要一个抓手即‘一网通办’来优化营商环境,未来,‘一网通办’会作为上海的一个统一的品牌。各区可以八仙过海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在马俊杰看来,“一网通办”1.0版其实是试点,也是一种创新。过去,上海所有的数据类似数据孤岛,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不连通会导致很多问题。1.0版实施后连通了这些孤立的数据,对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了跨部门之间数据的有效调动。上海大数据中心会将所有委办局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在2.0版中拾遗补缺。这意味着,今后企业办事流程会尽可能再简化,办事流程缩短一半,提交材料少一半。“过去,企业注册、核名、办营业执照等需要到相关部门往返跑好几次,现在核名可以通过线上实现,未来2.0版也许可以实现营业执照电子化。书记在会上透露说,未来将尽可能把线下业务全部搬到线上去,上海的目标是企业一次也不用跑。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未来,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办事不用去现场成为现实。”

在座谈会上,马俊杰还了解到,浦东新区有一个企业服务局,企业所有的需求都可以由一个窗口受理,前台的工作人员可以解答所有问题。这位工作人员类似企业服务的“全科医生”,后台给予强大的团队支撑。

“据我从会上得到的消息,在后台强大的数据支撑下,未来‘一网通办’2.0版还可能实现‘千人千面’,即每个企业打开页面看到的都是个性化的页面。打个比方,有的企业还未办年检,打开登录界面看到的是需要年检的提醒。有的企业还没交社保,则看到的是社保缴纳的相关页面。”马俊杰说。

让马俊杰欢欣鼓舞的是,在创办小马创业村的这些年,他看到上海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甚至可以说在全国领先,随着“一网通办”的升级,未来将带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实打实的效率提升,减少企业的很多负担。“当然了,就像李强书记说的那样,上海会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要一直在路上,是一个进行时,不是完成时。哪怕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未来即将发布的25个落地应用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表明了上海的一个姿态。说明上海将把‘店小二’服务意识落到实处。作为企业我们将拭目以待。”

虽然还未看到2.0版,马俊杰仍然充满期待,他表示,和过去相比,现在很多企业跑工商部门的次数少了很多,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企业核名经常核不下来。在会上有领导提出简化“僵尸企业”的注销流程,便于腾出更多名字给新企业。

行业大咖

能关注到之前大家反响比较少的一些问题

此次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李强书记在会上说,“去年我们抓营商环境,主要是突出重点,什么问题突出就抓什么,什么事情最难就抓什么。今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版,关键是要坚持系统施策,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营商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全面进步。”

对此,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执行会长、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季昕华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优化营商环境‘1.0版’抓重点,‘2.0版’抓全面,这样的思路非常对,其实营商环境优化也遵循木桶理论,1.0版需要先抓企业服务最短的短板,使得整个营商大环境有很大的提升。2.0版则是升级版,关注以前不是短板的短板。打个比方,以前企业抱怨注册困难,后来发现注册问题解决了,注销难问题浮出水面。”

季昕华表示,营商环境改革计划有一整套对标标准,一项项挨个检查,不会遗漏哪个环节。此举非常给力,能关注到之前大家反响比较少的一些问题,解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此外,数据只有打通才有价值,“一网通办”使得数据得以融合。

他还指出,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的第三个维度是政策制定的思路有了颠覆性的变化,最后政策好不好由企业家说了算。“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营商环境优化的‘用户’是企业,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需求导向,遵循用户思维,就像前不久在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从《啥是佩奇》出发,建议政策制定让更多青年企业家‘发声’,政策制定是否好需要企业家来评判。”

对于“2.0版”,季昕华颇有期待,他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在全国领先,但目前上海尚缺乏大的科技基金,科技独角兽企业大部分是外省市基金投资的,真正由上海本地基金领投得不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产业基金问世。

90后青年创客

期望对创意产品有更大扶持力度

刚刚创业8个月的张双属于大学生创客,1993年出生的她身份既是英贤数据创始人,又是上海财大统计与管理学院应用统计专业硕博连读博士生(博二在读)。因为看好大数据算法相关的订制化服务。去年六七月份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立了创业团队,并于去年12月份注册成立公司。这也让她见识到了优化营商环境后的“上海速度”。“所有的手续办理堪称飞快。注册的时候我就跑了一趟去拿营业执照,办理银行卡、核税的时候又分别跑了一次,其他的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我原本想注册一家企业至少要花费几十万,没想到注册的费用很低,基本上没花什么钱。总结下来就是花钱少,不用怎么跑,挺神奇的。”

对于未来上海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张双抱有很大的期待。“我希望未来能进一步降低税赋,优化办事流程。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税赋对我们影响很大。初创企业签单很难,前期投入很大,议价能力不是很高。由于阶段性付款和开票方式导致项目初期收入少,有很大资金存在流动性风险。像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倘若能挨过最初几年的初创阶段,产品成本降低,议价能力提高了,名气打响了,不用花很大力气去签单了,存活率也会大幅提高。”

张双还期望未来相关部门能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因为“对初创企业来说,前期有很好的技术,但单枪匹马想要开拓市场很难,如果能有针对性的平台,提供资金、市场等会给企业酿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获得过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的上海赤脚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田洪娇也是一名“90后”创客,1992年出生的她已经在创业这条路上走了2年半。2016年7月中旬,她招募团队主攻LED环保展示系统(纸质灯箱)的创业项目,虽说是小微企业,但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我们企业是2016年7月中旬注册成立的,当时恰逢嘉定区税务工商部门推出改革措施,享受了多证合一的便利,短短一星期内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让田洪娇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像她这样的小微企业注册越来越便捷,注册资本可以延缓缴付,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使得企业可以快速进入市场。“上海相关部门对小微企业推出的诸多政策相当不错,尤其是对小微企业进行了税务减免,不少市区相应部门给予了补助,部分基金开展了贴息贷款,各类平台都很支持中小型企业。”

田洪娇介绍说,他们研发的是一种可以反复利用的纸质灯箱,能降低企业参加展会的广告宣传成本。现在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参展,而这一产品可以重复使用,十分环保、便捷。“一个好的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资源对接。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推广成本很高,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会尽可能避开价格竞争,主打产品的创意性、独特性。因此我期望2.0版对创意产品有更大的扶持力度,对原创产品开展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