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松委员:为青年优秀人才创造更多舞台是当务之急
2019-03-11 要闻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刘晶晶 北京摄影报道

中国歌剧不再缺青年演员了,但提供给这些优秀人才的舞台却还不够。在此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魏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我们的歌剧舞台不愁没演员时,如何用好这些优秀青年人才,让他们更好地为民族歌剧、中国歌剧事业发挥力量,是值得思考的新命题。

演员可以不拘学历但不能作假

“我认为,演艺人才是不拘于学历的,英雄不问出处。学历造假就不应该。”针对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部分艺人学历造假事件,魏松态度特别明确。

在魏松看来,不管什么原因,造假代表的都是操守有问题。“演艺人才不一定需要有多高的学历,更重要的是表演歌唱等专业能力。”

他举例说,好多原来的京剧班子,都是师傅带徒弟培养出来的,既要学业务,也要学做人。最后能成为名角靠的都不是学历。“包括在国外,比如最早的歌剧发源地意大利,他们早期学声乐、唱美声的一般都是专科类学校,主要看中舞台表演。”

“当然学习越多越好,有能力达到高学历可以鼓励。但是一味追求高学历,这也不是好事情,甚至会促使一些人造假。”魏松表示,舞台实践和学历教育还是不太一样,但无论学历高低,都不能造假。“这是操守问题。”

舞台艺术最需要的是台上摸爬滚打

在魏松看来,对于艺术来说,比文凭更重要的是舞台实践。“舞台艺术最需要的还是台上的摸爬滚打。”

一直以来,魏松一直在呼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令他欣慰的是,在歌剧艺术方面这些年来开始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中国歌剧界也不再是以前缺演员的年代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样用好人才。”魏松说。

他告诉记者,无论是海归还是国内土生土长,如今优秀的歌剧青年演员很多,特别是“80后”,包括“90后”也在不断出现。“但缺少舞台。”他说,“中国歌剧每年也就那么多部,可以说还不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好的舞台。”

如何为这些青年演员创造一些舞台,在他看来是当务之急。“定期开音乐会,给他们排歌剧,鼓励上原创作品,给他们更多上舞台实践的机会,这是最重要的。”魏松表示,目前上海已有相关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很好,但落实还不够,各个单位可能还不能把这些人才很好的用起来,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是应该加强。比如能有更多强大的主创团队来为青年演员打造剧目,创造好的舞台。”

原创民族歌剧需要青年人的传承与探索

魏松始终鼓励青年演员参与原创大戏。去年上海歌剧院首演的原创歌剧《晨钟》,歌剧院青年演员于浩磊挑起大梁,成为该剧领衔主演,魏松手把手地带他试唱、进行指导。而在另一台即将在年底推出的歌剧《田汉》,也将有一批青年演员同时亮相。

描写李大钊的《晨钟》是迎接新中国70周年的献礼作品。《田汉》则展现的是国歌作者田汉的故事。魏松表示,这些带有“红色基因”的原创作品都是青年演员历练和“出来”的好平台。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体现红色文化的作品其实老百姓都很爱看。这也是真正有内涵、有历史的主流作品。”魏松说,习总书记在此次两会与文艺社科界委员的谈话,也多次强调了艺术来源于人民,让青年人挑大梁,对于他们是种信任,也是机遇。

“我们的很多青年人才都有海归背景,学习环境很好,而对于原创民族歌剧的实践,也需要他们学会将西方歌剧的一些表演融入民族歌剧的演绎。”魏松说,中国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可以演绎得很动人,而这需要青年一代歌剧表演者的传承和不断探索,希望能创作出中西融合的好作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刘晶晶 北京摄影报道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