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咋转化?委员的建议高校用得上
2019-03-13 要闻

青年报·青春上海 北京特派记者 刘晶晶 摄影报道 

专利质量不高企业“用不上”,成果大多是“一张纸”……尽管部分高校院所已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此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也条分缕析,一一提出建议。

专利质量不高企业“用不上”

对策:在高校试点搭建科技成果筛选平台提高质量

在丁奎岭看来,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一大原因是目前国内高校科技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大部分是为了申报课题、办理结题验收、参与职称评定,主要是为了完成各种考核任务。”

这种“被动申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专利实用性不强,不接地气,企业“用不上”。另一方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创新能力不足也导致真正有高质量的专利企业往往也“接不着”。 

怎么应对?丁奎岭建议,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评估、筛选和专利布局工作,并搭建统一的成果发布平台,面向企业、投资机构等发布经筛选的专利成果。       

“可以选择部分高校院所开展试点,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试点单位搭建科技成果评估、筛选平台,引入科技评估、知识产权、法律、商务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资源,共同开展评估、筛选工作,并加强专利布局,提高专利质量。”

高校成果大多是“一张纸”

对策:加强科技成果“熟化”工作

丁奎岭认为,高校成果在“熟化”时还存在“断档”问题。

高校院所的成果大多停留在实验室开发的阶段,而市场需要的往往是已经进入样品、样机甚至是小试、中试阶段的相对成熟的成果。“相对于市场需求,高校院所的成果大多是’一张纸’。”而对此,高校院所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力不从心,缺少可以完成从实验室开发过渡到车间小试的专门机构。社会资金对这方面关注也不够,导致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他表示,对于科技成果“熟化”工作依然要加强。如利用疏解腾退的存量空间,在高校院所周边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承接基地,以高校院所为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入企业和社会投资,共同开展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工作。对基地建设运营、专业条件配备、技术平台搭建和人员聘用等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共同设立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中试熟化环节。

对技术转移激励普遍不够

对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激励

“目前高校院所基本都设立了技术转移部门,但普遍存在业务量大、业务内容不明确、人手不足、专业能力不够等各方面的问题。此外,目前高校院所对技术转移部门及人员的激励普遍不够。高校院所普遍更注重基础科研业绩,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一类周期较长、较难以量化的指标重视不足。”丁奎岭认为,这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对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对高校院所内部技术转移部门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引进、培训、激励以及搭建业务平台等工作,以保障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及时高效的信息互通。

丁奎岭表示,在政策方面,要由政府牵头制定导向明确的鼓励政策,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产业承接配套功能,做大做深承接创新外溢效应的“池子”。有针对性地出台财政、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政策红利。

青年报·青春上海 北京特派记者 刘晶晶摄影报道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