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朋友、伙伴、知己?其实“只是”父亲
2019-06-16 生活

文/停云

本期主题:父亲

母亲十月怀胎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负责孩子的衣食起居,温柔、细心;而父亲则是伴随着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声啼哭,突然就成了父亲,再加上男人本来就比较粗线条,所以“爸爸带娃”就成了一件让人觉得“不靠谱”的事。似乎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更像知己好友,能够吃(吃妈妈不让吃的高糖、高热食物)在一起、玩儿(一起用妈妈的化妆品玩儿cosplay)在一起。在玩乐当中,孩子会向父亲透露心底的秘密,从而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无间。

然而,孩子的成长不仅只有快乐,仅仅像玩伴一样陪着孩子还不够,当孩子遇到危险时,父亲要变身超级英雄如同钢铁侠一样保护孩子;当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时,父亲也要板起脸来严肃认真地行使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

父亲与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等级分界,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妥协,寻找最佳的相处方式。抚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亲自我成长、塑造自我的过程。

《父与子全集》

[德] 埃·奥·卜劳恩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4

父亲,应该是一个

气度宽大的朋友。

这是漫画大师卜劳恩的名作,风靡世界七十余年。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源于作者与其3岁的儿子之间的日常趣事。那位肥胖、谢顶、平凡无奇的老爸,经常犯迷糊,和你在一起,就是个长不大的老小孩。他会在假期第一天,把还在熟睡的你放在车上带你到度假的地方,当你醒来的时候身处大自然中,而他就躲在一棵树后看着摸不着头脑的你偷笑。

这个父亲从不用长篇大论来教育孩子,而是身体力行地和儿子做朋友。他有很多缺点,并不完美,可他却那么富有童心、爱心……当儿子受到了伤害和威胁时,那位平凡的父亲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像一头发怒的雄狮,奋不顾身地保护儿子。

《如父如子》

作者:[日]是枝裕和/[日]佐野晶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8-4

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

那一瞬间,

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野野宫一家原本生活安稳富足,父亲良多工作努力事业有成,儿子庆多可爱懂事。没想到一通来自庆多出生医院的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到了风口浪尖。原来朝夕相伴的可爱儿子竟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这一切都源自当年在医院抱错孩子的事故。这个看似老套的故事,让人陷入“何谓父子”的思考。

在与亲生儿子琉晴的相处中,良多越来越多地想起自己曾经和养子庆多一起的时光。他无意间发现那台送庆多的相机中,不知何时庆多偷拍了自己很多照片,每一张都表达着庆多对自己的爱。分分秒秒,原来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不会考虑血缘,也不会考虑家庭环境,他们只在乎感情,他们在乎自己认定的父亲。所以,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爱人与被爱都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

《致女儿书》

作者:王朔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6

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王朔从自己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讲起,一直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最后说到自己。他以平等的视角,把自己的女儿当作独立的个体,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一些做人的道理,每一句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在书里,王朔和女儿的交流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是什么样。

王朔挣脱了体例、逻辑、情绪乃至语言上的束缚,自由地表达自己,并对自己的作为进行反省。让人发现,作为一个父亲,硬核的王朔也有絮絮叨叨的时候,他也在左右为难地教育女儿,并从中流露出许多温情脉脉的东西。

《爸爸爱喜禾》

作者:蔡春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7-4

命运给了我一记板砖,晕了不算本事。

命运给了我一记板砖,

我拿去盖了个房子。

在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蔡春猪从无法接受儿子是自闭症患者的现实到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试着以喜禾的视角看亲人、看家庭、看世界,角度独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折射出特殊家庭的特殊关系。

秋天的时候,蔡春猪带着喜禾去北戴河,喜禾跪在海边,亲吻每一粒沙子,亲吻每一朵浪花……那一个固执地不愿意融入人世的孩子,那一个拥有单纯又玄秘心思的孩子,此时无比虔诚地,对自然表达着他的热爱。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蔡春猪不沉湎于悲伤,他用他的豁达和乐观,打造了一个叫幽默的笼子,用来收管那些黑色的情绪。给读者的感觉不是同情,而是鼓舞,因为同情是至上而下的,像施舍。而蔡春猪不需要同情,他展现出来的乐观豁达鼓舞着读者们。

《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

作者:[法]马克·李维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5-6

我原先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你的伙伴、

你的知己,而最后我只是你的父亲,

但是我永远都是你的父亲。

故事的主人公朱莉亚一直在和父亲给她的种种规划做斗争,从选择学校、专业到恋爱找男朋友,到工作生活,她一直都在摆脱父亲的安排。尤其是在母亲去世后,父亲硬生生把她和异国男友拆散之后,朱莉亚和父亲变得不经常见面,也很少交谈。

直到一个跟自己父亲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出现在了朱莉亚的面前。朱莉亚认为这又是父亲的策划,这策划让她有些气恼却又无力抗拒,他们开始谈那些以前没谈过的事。父亲告诉她:“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我们可以不停控诉父母造就我们的所有缺点,但归根到底,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从青春期开始,朱莉亚一直在与父亲对抗,用独立和渐行渐远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可到了父亲真要离开的那一天,她才发现,自己所有幼稚和叛逆的表达,都不过是在渴望他的注视和关爱。


文/停云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