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题要怎么答?来看专家点评沪2019中考语文、理化试卷
2019-06-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6月15日,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开考,全市约7.2万名考生赴考,另有0.6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首日语文、理化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 语文 / 

关注语言素养,凸显思维品质

今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延续了近几年的整体结构设计,仍然由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和作文四大板块组成,试题设计科学规范,考点分布合理,稳定中有创新。

试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课内文言诗文选择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如《黄鹤楼》《送友人》《伤仲永》等;篇章阅读中,既有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也有对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合理。

试卷有多处出新。如第21题,要求考生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析标题的妙处,设计新颖。特别是“综合运用”板块,选材别具匠心,设计“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这一特定情境,让考生完成规定的读写任务,有利于促进考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试卷选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文化人。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开阔的视野,充分体现文化自信。如比较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和崔颢的《黄鹤楼》,友人惜别和“乡关”之思这样的情怀跨越时空,亘古弥新。《伤仲永》传达出治学做人之道,《耕者王清臣》体现中华古典诗歌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是怎么来的?》让考生充分了解上海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地域文化特色,更加热爱上海。《你妈喊你起床啦》语言俏皮又富有生活气息,考生可在轻松的阅读中,体味主人公对妈妈的怀念之情,领悟在人生角色的转换中对爱的传递和延续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

选材最大的亮点是“综合运用”部分,从三星堆面具、关羽“花脸”,到欧洲“假面舞会”面具,引导考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关注世界文化,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包容并蓄。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在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如第15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1题要求简析“你妈喊你起床啦”这一标题的妙处,考查考生对文学性语言品味的能力。在思维品质的考查上,试卷突出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如第17题,要求分析段落位置是否可以调换,考生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关注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2题,要求分析文中关键句的丰富内涵,从人物形象、词句内涵等角度感受文中人物丰富的情感及对生活的领悟。第25题更是直接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作文题“这事,真带劲”,延续了上海中考作文的一贯风格,不设置选材和立意表达的限制,让考生有话可说。“带劲”这一生活化的语言,既可以指引起兴趣、来劲,也可以理解为有力量、有劲头,能够唤醒考生日常生活的积累,回忆经历过的挑战、尝试、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苦中有乐的奋斗历程等,选材范围广。同时引发考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不是表面的愉悦,而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该题包容性强,能满足不同层次考生的表达需求。

作文还侧重考查考生通过记事来表情达意的能力。有了对真实、具体、典型的“这事”的叙写,才会有“真带劲”的由衷感慨。

 / 理化 / 

落实核心素养,体现学科价值

理化试卷方面,物理学科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理化试卷(物理部分)结构合理,符合《2019年上海市初中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考查全面,覆盖物理学科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

试卷内容注重基础,难易比例恰当,突出重点内容,体现思维品质,关注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综合学习能力,考查视角比较新颖,对今后教学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考点稳定的前提下,理化试卷(物理部分)试题选材源于教材,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科学前沿,有清晰的时代感,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如第10题,以生活中的安全规范为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其隐含的物理学原理,既体现了物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又蕴含了其价值导向:规范的背后是科学原理,遵守规范,也就是尊重科学。

同时,试题要求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并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特别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体现了对物理学科素养的关注。如第7题运动图像的分析和第14题电路故障的分析,都要求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多种可能性,得出完整的结论。

理化试卷(化学部分)难易适中,结构合理。题型、题量与近几年学业考试试卷基本一致。题型继续沿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题量稳定在25题;试题分值分配合理。试卷重视基础,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部分试题开放度较大,体现试题的梯度和区分度。试题设计符合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的要求。

部分试题在呈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如第48题,关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考生需要自行选择仪器,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第49题在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时,需要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判断溶液的状态,并理解坐标图中点的含义,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试卷凸显了对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同时,关注化学的实际应用,注重从日常生活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例如自来水的净化、燃料的燃烧、化肥的选用等等,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感悟化学使生活更美好。此外,试卷还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专家们认为,将对化学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