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素的本质是爱
2019-06-30 生活

文/杨力佳 图/受访者提供

“绝对是下饭神器哦,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我甚至可以一口气吃掉三碗饭!” 作为一名纯素食的践行者,当时与分享着外婆最拿手的那几道素食美味的时候,双眼放光,眉飞色舞那种神情,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资深吃货。之前,许多人对素食者的印象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时与彻底打破了这类偏见,她是如此鲜活、真实、贴近。当这个二十三岁的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生、谈起自己的素食之路时、既有极富感染力的分享,又有颇为理性的分析:“是否成为一个素食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对于我来说,食素是对于生命,对于生态的一种表达,一颗感受生灵平等之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友善、开放的态度。是否是素食者并不是标签,更加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尺子。”

尊重生命形式的不同

采访时与的地点有一点特别——一家开在医院里的咖啡馆,通过透明落地玻璃窗,可以看见外面川流不息的医生、病患、家属……这几个月,时与正在这家全国知名的医院里实习,见到她的时候,她刚从一台骨科手术下来,点了一杯她最爱的枸杞菊花茶,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

时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医生,她选择读医科,顺理成章。然而,学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次,为了医学解剖课的考试,她昼夜复习,加上长久积累的压力和情绪,肝火上冲,导致突发神经性耳聋。时与被送到了医院,注射并服用了好几天激素,后来,耳朵是好了,但是对于激素非常敏感的她,大脑和心脏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更加糟糕的是,在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下,时与被激发了抑郁和焦虑。触发因素之一,便是有关动物生命的议题:“小时候的我就对动物的情绪十分敏感,因为在我看来虽然它们的生命形式与人不同,但在它们的眼睛里,我看到和人类一样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渴望。初中的时候,看到自然科学老师为了说明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就用毒化合物放入装着金鱼的鱼缸做实验,我是非常苦恼和愤怒的。后来我到了医学院,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医学实验。第一个需要亲手处理的实验我现在还记得,那是一只蟾蜍,需要将粗针插入它的枕骨大孔,捣碎它的脑浆,再解剖。我们小组的人望着我,我想,与其让别人动手,不如我来,至少我下手可以快一些,可以减少蟾蜍的一小部分痛苦。越是想干净利落地完成,越是需要很大的力气去转动这根钝针。但,针太钝了,大大地放慢了整个过程……这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三分钟,太痛了。”

直到最后,蟾蜍的双脚已经放软死去,时与的大脑一片空白。“放下工具和蟾蜍,我才发现我的手套已经被它抓破了。那只蟾蜍曾紧紧地抱着我的手,像抱着它最相信的最后一个人。”时与偷偷抱出剩下来幸免于难的蟾蜍,把它们带到河边,“它们恐惧到尿了我一手,被我轻轻地放在河边的土地上的时候,还不可思议地望着我很久,才‘扑通’一下跳走。”那天晚上,时与迟迟没有睡着。

后来再遇见残忍的动物实验,时与都避在厕所,望着实验楼外面的天空,那是她出生二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

好在,后来,她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对生命充满着热爱与激情,才更加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她开始有意识地为动物发声,并成为了一个纯素食者。


素食是最贴近自然的饮食方式

之后,在一个偶然的讲座里,时与遇到了她的自然医学老师Gerhard。Gerhard曾经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整形外科医生之一,时与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运营着一家把现代医学、传统中医与传统西医结合的医疗中心,并且是一所传统医学学校的教学校长。在医疗中心楼下是一片种植着不同草药的草药园,有时学校会邀请野生植物学家带患者们进入大自然识别草药,也会邀请自然艺术家带领人们创作。

“2017年的夏天,Gerhard带我前往他所在维也纳的十三街区的医疗中心实习,他腾出了一整个礼拜,带我爬原始的高山,在纯粹的自然中一边找一边尝不同的野生草药,他帮助我进行音乐治疗,在深夜躺在高山的草地等待流星雨。他也带我去认识许多努力为有机农业、素食料理和自然医学工作的可爱人们。比如,我们每天吃的,就是由附近农场送来的新鲜食材,全部用布袋子装着,里面还附着种植者的照片,以及种植者推荐的烹饪方法。Gerhard让我理解了人类身体健康的状况是身、心、灵和社区、环境,乃至于地球万物互动的结果,病症绝不能只用内视镜检视,终极的答案很可能是地球环境的整体全观。作为医生,比起以说教或威胁的方式来告诉患者,我们更应该以榜样的形式来实践与生活。”时与说,这一次的奥地利之行,对于自己的触动很大,不仅帮助她慢慢寻找回了稳定的生活重心,而且也让她看见已经有许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她也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由生态系统实现食物转型

为了寻找更多的实践榜样,不久前,时与前往祖国宝岛台湾,同有机生态农业、可持续食物体系的工作者们进行交流与学习,见证了很多让人惊喜的自然农法农田、支持在地农民的生态有机餐厅和民间组织。其中,合朴农学市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去的那天,阳光非常好,已经延续了十一年的合朴农学市集就搭建在绿荫满布的熙攘中心。”时与回忆道,“除了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有手工发酵的米酒、味噌和饭酱……市集还会向来访者提供午餐和小食,不过,他们不提供任何一次性食具。如果来访者没有携带自己的餐具,市集也提供食器贷出,来访者使用之后,需要自己经过三桶水来清洗餐具,分别是一次肥皂水和两次清水。”

市集呈现的不仅仅是食材,也有种植食材的主人。比如,在一个小小的稻米摊位,摊主自绘了一张堆肥图,他还准备了关于节气与庄稼成长之间关系的竹签,将稻米从种子到收割过程中的所有故事一一道来,传递着他对稻米的熟稔与热爱。

“现在的市集,对于召集人陈孟凯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集市,他建立起了一个支撑社群扩张和运转下去的生态系统:市集、生态基地、课程中心。”时与当时对陈孟凯还做了一个简单的访问,“在这里,人们作为一个更为严谨和紧密的社群,互相搭手建立成一个基于信任和联结的生态系统。合作和信任,也可以被搭建为一种游戏规则。除了原初加入的农人,每一个感兴趣的人都接受手作技能的教学,比如味噌、手作豆腐等。如果不仅仅想在家中制作,而是生产给社区,那么他也可以使用公用设备在基地一起生产,不需要自己购买。除此之外,还提供系统的课程。而在农学市集工作的志愿者,可以通过三天的工作,来换取三天免费的课程。”

“陈孟凯有一个学生叫作无为,起初做手作甘酒酿,每月一千瓶的产能已经到达了个人的极限,未曾想到市场供不应求,于是他做起了联合酿贩所,开放给感兴趣的人们。人们在那里学习如何洗米,如何酿造,如何销售。通过质量审核的酿造师,可以自己在市集、社区或者商场出售,而如若他们不愿意自己参与销售线,也可以将产品托付给无为,赚取原有利润的六七成。对于每一个小农而言,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便是一种全职创业,不是只会做东西就好,产品线、采购、包装和出售都必须亲力亲为,这就意味着,单打独斗不是最好的选择。

“无为的小小一瓶甘酒酿,其实便呈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共生生态系统,通过社群、小农和手作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为人们提供食品工厂的流水线食物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对陈孟凯而言,其间还孕育着一个更远的愿景:食物转型。”时与的口吻里充满着钦佩,在她看来,建设成熟的在地食物供给系统不仅仅意味着在地产物的环保意义,也是一种生命观的改变。当食物不再是工业商品,它将承载更多联结,关于人与身体、与社群、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感应和共存。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的食物文化,并不是单一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的工业食品。它注定和这个星球一样,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承载着人类对于四季变迁、生命循环的感知。毕竟来自土地的食物,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身体,也终将回归喂养于这片土地。



吃素后的家人相处第一课

“我的家人常常会陪我到素食餐厅和素食朋友们见面聊天,一同参加环保素食的节日与聚会,会友好地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孩子是素食者,也会在家中非常细心地用公筷用餐。”时与说道。然而,她的家人都不是素食者,尤其是她的爸爸,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肉祖宗”,很好奇,他们都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我经历过的抗争和波折一点也不少,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我学会了‘与家人相处的第一课’!”时与在吃素的第一个月,她的爸爸抱着“孩子只是玩玩儿,过一两个月肯定就会坚持不住”的心理,并没有干涉。“等到迎来我吃素后的第一个新年,我做了一顿全素的新年晚宴,甚至把往常的‘年年有鱼’都强行换成了一盆鲜花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我这次是玩真的了。”从此以后,这对父女之间就开始了一段长时间的拉锯战,爸爸从劝诫到警告,从耐心到崩溃,依旧无果。

“我们谁都希望改变对方,谁都认为自己是在为对方着想。”时与回忆道。然而这样的僵化局面和冲突,并不只为她带来苦恼,它也促使她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亲密关系。在她吃素的第二年开始逐渐理解:其实关于“家人不支持我吃素”的问题背后,是一个普遍性的原生家庭议题,即如果自己所坚持的生活理念和信仰不被家人所理解,该如何处理冲突?“不一样的经历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信仰与思维体系,然而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们是一个人独特的岁月结晶。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和允许彼此之间不同的存在。我很喜欢电影《奇迹男孩》中的一句话:‘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如果真正想要了解他们,只需要用心去看。’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与我们一样都渴望被理解、认可、关怀与爱。我们与家人的沟通为的并不是在言语争辩上的胜利,而是穿越语言符号的表象,触及对方想要真正表达的情感。无条件的爱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对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而是接纳与理解。”最终,时与和家人做到了。“对我最重要的事物有两个,一个是爱,一个是联结。我也从一个从来不对家人表达爱的女儿,变成了一个每天打电话给外婆都要说我爱你的孩子,这一点也让家人逐渐开始愿意理解我选择素食的原因。”

吃素以后,时与和家人之间的互动发生了一些改变。妈妈在家里的天台上和时与一起开创了一个空中花园,除了几乎可以一年四季盛开花朵,各种水果、蔬菜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葡萄、番茄、辣椒、黄瓜……生态好到连城市中少见的黄雀、喜鹊,甚至是壁虎都成为了这里的常客。除了自己吃掉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果实还是留给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平时只要有空,时与还会跟着外婆去菜市场购买在地、在时的蔬菜。时与最喜欢的,还是和家人一起自制柠檬茶、李子酒、橘子酱……虽然过程比买现成的要麻烦一些,但是这种家庭活动,让所有的人都乐在其中,彼此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一厨房,一园地,揽含了自然的法则,也包含着家人之间的爱。


文/杨力佳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