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根弹簧撑起的上音歌剧院如何做到排练和演出不走样?
2019-08-0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上音歌剧院今天正式揭开神秘面纱,但公众目前只能看到正在收尾阶段的建筑。都说这个建筑内部还有无数玄机,奥妙在哪儿?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采访了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侯立玉、基建处王似频老师等人。

 【高科技】 

在淮海路上建歌剧院,最大的问题是,下面就是地铁。大家知道,地铁一经过,整个地面都轰隆隆作响,如果在歌剧演出当中出现这些震动,无疑是个灾难。怎么解决?“最近的部分离地铁只有7.4米”的上音歌剧院,被“浮筑在95根弹簧上,这些弹簧根据整个剧院的结构,大小不同,确保隔震的问题”。也就是说,地铁开过时,这些弹簧就能消化、吸收掉震感,保证上面的歌剧院丝毫不受影响。

 【声场】 

对一座专业的歌剧院来说,声场条件非常重要。而上音歌剧院更强悍的点在于,它不仅满足歌剧、交响乐、音乐剧等不同的演出形式,即使是歌剧,也能满足不同的歌剧风格的混响效果。

为了完美效果,设计团队煞费苦心,先在电脑上模拟数据,然后建一座1:10的舞台来测试实验数据,第三,开创性地做了上下可移动的天花板,让场内体积产生变化,此外,观众席背后的墙,都有一个移动吸声板,可以连起来,也可以单条移动,形成不同的反射,最终满足不同的声学要求。

 【舞台】 

上音歌剧院的舞台非常专业。乐池有106平方米,可以满足三管制标准乐团的要求,这就是说,上音歌剧院可以演出除了瓦格纳《指环》之外所有歌剧的演出要求。

此外,这个舞台也很巨大,主体的子母升降台,是目前全世界最大。它可使舞台形成不同高度的平面变化。5块舞台升降机可以单独升降,也可编组升降、同步运行。芭蕾舞车台打破传统的地面储藏方式,采用悬挂式储藏,使用时从下场口顶部放置在车台上开出,既可独立使用也可整体运行。一句话总结,舞台几乎所有部位都是可移动的。这为不同形式演出提供极大便利,也为实现各种舞美效果提供可能,给予导演和艺术家更大的发挥空间。

不仅是正式舞台专业,上音歌剧院甚至做到了“歌剧排练厅和正式舞台一样大”,这样演员们不仅不需要出去“借”场地排练,还能“所排即所演”,保证排练和正式演出可以不走样。

 【观众】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上音歌剧院的高科技,使观剧效果超级赞,也很人性化。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的剧院建设趋势,是让舞台离观众更近,这样可以保证演员和观众能有更好的互动。而上音歌剧院内马蹄形的结构让观众的观演感受更为贴近舞台,即使在三层,也不会觉得太过遥远。而且每个座位都实现了无遮拦视野,确保绝大部分座位都能看到舞台面95%以上,平均也远超92%的要求。

此外,座椅后方的液晶显示屏,还可提供8种不同语言的字幕切换,保证不同语言的观众可以毫无障碍,这一技术也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国际级歌剧院同步。除了观看字幕,你甚至可以利用座椅背后的这方小屏幕当场写下乐评,参与演出调查等等功能。

未来,上音歌剧院正式运营后,还将实现停车智能化、人脸识别进场等等服务,成为一个真正“有温度”的剧场。

 == 相关新闻 == 

上音歌剧院揭开神秘面纱,又一上海文化新地标诞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