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30万元会怎么用?金山这位八旬教师的选择让人泪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家里最值钱的家电是一台老旧电视机,却能拎着装满10万元现金的马夹袋捐给基金会助学;每月只给自己300元生活费,却在知道小区里有困难学生后,拿出5万元成立“四村帮困基金”,助学生成才;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住进福利院后,在日前举行的金山区上师大二附中的教师节活动现场,能将所有积蓄——30万元悉数捐给学校助学……
做出这些举动的是上师大二附中退休老师高新,目前已经累计捐款60多万元。孑然一身的高老师,这一辈子,心中装的都是她的学生。
对别人——豪气
马夹袋拎着10万元捐给学校助学
高老师今年已经86岁高龄,听力不太灵敏。一辈子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事业的她,至今孑然一身,今年在金山石化街道、四村居委会的安排下,住进了金山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享受晚年生活。
那套她仅有的,陪她走过大半生的30平方米老房子也被她卖了。可房款一到账,高老师就想到了捐款助学。
旁人都劝她:“这是您的养老本钱,千万不能捐了。”可高老师习惯性地“一根筋”:“我孑然一身,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教了一辈子的书,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最不忍心的是看到学生辍学。”
于是,这个教师节前,在高老师执教了半辈子的金山区上师大二附中教师节活动现场,她毅然将卖房所得和毕生积蓄共30万元捐给了学校助学。
学校校长蔡文很感动,但并未太惊讶,因为早在2015年学校30周年校庆时,已经收到过高老师的10万元捐款。
早在1976年,高老师就与学校结了缘。当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她放弃了安逸的市区生活,支援上海石化建设,来到了起步初建、地处远郊的石化一中(上师大二附中前身),在学校担任政治老师和政治备课组组长。
当高老师从教育战线退休后,她就一直想再做一些事帮助更多的人,于是才有了2015年学校收到的捐款。
由于没有留名,蔡文还是辗转打听才知道是高老师,她特意将攒下的钱捐给金山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帮助学校的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和杰出老师。“那时候,高老师是拎着一个装满10万元现金的马夹袋来捐款的。”
对自己——抠门
曾经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旧电视机
高老师对学生“豪气”,对居民无私,对自己却节俭得近乎“自虐”。
进福利院前,高老师住在石化四村477号里,约30平方米的家,住了几十年了从未装修过,还犹如“毛坯房”,就连每家每户必备的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在高老师家里也难寻踪影,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台修了又修的老旧电视机。
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慧剑对高老师的家印象深刻,因为实在太过于“简陋”:“高老师的家里,除了书,没有一点像样的家具和家电。”
这一点,曾经与她共事、如今已经成为“好闺蜜”的蒋明海老师也深有体会。
虽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蒋明海第一次去高老师家时还是大吃一惊。为了节约用电,她把所有灯泡换成最低瓦数,家里灯光昏暗;为每月节省水费,她在自家院子里放了十多个塑料桶接雨水洗衣洗菜、浇花拖地;她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一份饭还要分成三顿吃……
蒋明海知道,其实高老师的退休工资并不低,可她将自己的物欲降到最低,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而那些她想方设法省下来的钱也都捐给了教育事业。
如今在福利院里,高老师依然对自己“抠门”。一条裤子已经穿了40多年,早已褪了颜色,却还舍不得扔。蒋明海看不下去,为高老师买了几件新衣服,没想到高老师却有点不高兴:“我衣服不少,够穿了,不用浪费钱。以后你要买东西给我要先和我‘报备’,我允许了才能买。”
“可你那些衣服都穿了至少20多年了。”
“衣服又没破,破了也能补,怎么不能穿?”面对高老师的“倔强”,蒋明海只好妥协。
也曾有人问过高老师,已经步入了耄耋,为何不用这些钱颐养天年,还要把养老钱都捐出去,让自己没有保障。
每当此时,高老师都会会心一笑说:“我就像一根橡皮筋,能伸能缩,生活过得去就行。作为老师,我追求的是精神生活,能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