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卫”到“前锋”,这些讲座让00后重温这座城市的逐梦足迹
2019-09-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计划经济下、改革开放后的上海是怎么样的?这座城市有怎样的逐梦足迹?“护航计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系列宣讲进校园活动能告诉“00后”答案。

9月27日,系列活动走进了甘泉外国语中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处的周奕韵为近200名中学生带来讲座《红色申城的改革传奇》。

对于计划经济下所用的票券,“00后”略感陌生。周奕韵介绍,当时买米要粮票,皮鞋要工业品票,“当时面值最小的布票只能换1厘米的布,只能换根头绳。” 

上世纪80年代,住房成为了上海“天字第一号”大问题。一张张住房拥挤的图片让现场的“00后”很惊讶,一栋石库门房子住七家人,三代人住12平方米。南京路、淮海路等市区还有几千根烟囱,造成了环境污染。

“当时的上海,只能问改革要出路。”周奕韵告诉学生,一批创新制度开始体现,“上海率先建立了土地批租制度,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大陆股票飞乐音响,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股份制的先河。”

上世纪90年代,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掀起了改革开放新一轮高潮,上海逐步从“后卫”变成了“前锋”。“这靠的是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还有锐意进取的睿智。”

周奕韵表示,这堂讲座是想带领“00后”回顾上海一路砥砺奋进的足迹,了解这座城市的奋斗历史、逐梦足迹和城市精神,鼓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上海的红色血脉,汲取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砥砺奋进,成为新时代的逐梦者,共同为上海的发展进步作贡献。

高二学生郑佳怡第一次具体了解计划经济时所用的粮票、布票,也是第一次知道苏州河有黑臭的历史,“上海能从后卫发展到前锋,成为各地榜样,真的太不容易了。”

通过讲座中的图片和视频,让傅雪瑜系统了解了上海的发展。作为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小囡,却很难讲清上海的奋斗历史,而这堂讲座是个很好的补充。

她们觉得,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她们也愿意接过接力棒,为上海、为中国的发展而努力。

“00后”有这样的感悟,也是主办方举办活动的初衷。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普陀区教育局联合开展的系列讲座共10期,为期一个月,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主讲老师们,走进普陀曹杨二中、宜川中学等10所学校,带来《国旗国歌国徽的上海故事》《上海人创造奇迹的40年》等讲座。

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护航计划”上海站分为爱国、安全、文化、服务和人才五大板块,并配有7类护航公益课程,此次系列讲座就是爱国板块的落地,是为让学生们聆听红色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党、爱国意识,从小立志勤学,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