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重大工程现场跃动的青春身影,为申城输送着清洁能源
2019-10-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王佳一 吕申新/文 受访者/图

节能减排正成为新时期赋予发电企业的使命。作为从“一片瓜田”里建起绿色热电厂——上海申能奉贤热电工程里新的发电机组目前正持续而稳定为上海输出绿色动力,清洁的蒸汽通过管道奔流进各家热用户,随之而来的不再是烟尘等污染物,而这背后离不开在重大工程现场跃动的青春身影。

  淘汰落后产能 输出绿色动力  

南临杭州湾、西靠金山区漕泾镇,申能奉贤热电项目虽有“奉贤”两字,但并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它既是上海先进制造业支撑体系的重要承载区之一,也是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所铺下的一块重要基石。

2014年底,作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的重要举措之一,市重大工程项目“申能奉贤热电项目”获市发改委“路条”。数据显示,当年星火热电能耗总量为8500多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高达0.439吨标煤。在重视环保、提倡“绿水青山”的今天,申能股份主动作为,下决心将星火热电关停并转型。

渐渐地,分散在项目周边的32台燃煤(重油)小锅炉被陆续“端”走,其中就包括区域内的星火热电、楚华热电等煤电机组。

工程于2017年4月27日正式开工,项目公司以“达标投产,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为工程建设总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那时,即使夏日炎炎,走进电厂,绿色“花园式”厂容令人满目清凉。两个60米高的“巨无霸”钢囱管上,几乎看不到冒出的烟气,即使靠近发电机组也没有蒸腾的热浪。

“刚来的时候,这是还是一片瓜地。”总经理陈皓莹指着眼前的厂房说,“作为替代老旧能源项目,申能奉贤热电在经核准后,仅用800多天就完成了所有建设,并在今夏用电高峰来临前实现投产。”

在市政府相关部门、天然气管网公司和市电力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公司通过优化施工和调试方案,合理调整施工进度,已于今年6月底前圆满完成了1、2号机组168小时试运,切实有利上海电网调峰等特殊时段的稳定运行,并减少对沪外来电的依存度。

节能减排正成为新时期赋予发电企业的使命。与煤电机组不同,新机组采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排放几近于零。当申能奉贤热电里新的发电机组持续而稳定输出绿色动力,清洁的蒸汽通过管道奔流进各家热用户。

拆除旧厂房,淘汰落后产能,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青山绿水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陈皓莹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热电厂的运作,一年内可为周边地区减排烟尘约538吨、二氧化硫429吨;结合低氮燃烧技术,全年预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427吨。“算下来每天能减少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要超过1吨以上。”

  重大工程现场 跃动青春身影  

“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湛蓝的天空下,申能奉贤热电的青年员工们不无自豪地说。重大工程的背后离不开跃动着的青春身影和发光发热的青春担当。

看到微信上刚推出产房的儿子照片,张闻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二十刚出头的他,出校门入厂门,2016年成为申能奉贤热电的一员。从家乡宜兴,到上海奉贤,小张在这里安了家、娶了妻。三年来,除了回老家请了顿喜酒,即便是春节,小张都是在基建现场度过的。孩子出生时,又赶上了工程即将投产的关键期,他再一次选择了坚守岗位。

实际上,这一项目吸引了许许多多像小张来自江浙沪皖的青年人,来这里开拓自己的未来。原本就职于老港电厂的“80后”周颖,手握两项发明,是电气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奉贤热电机组调试的关键期,加入了奉贤热电这个大家庭。

周颖一入职便全身心地扑到了机组调试工作中去,常常一连十多天不回家,一门心思“泡”在调试现场。紧张的工作节奏常常让大家顾不上自己的身体,身为电气专业唯一的“女将”,周颖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儿让同事们提起她时禁不住啧啧称赞。她轻伤不下火线,卡着两次调试中间的吹管期,才匆匆请假去打了吊针。又在短暂的休整后,重新回到调试现场。

周颖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也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男孩的妈妈。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周颖错过了好几次家长会和汇报演出,但是这个小小男子汉非常善解人意,不仅支持妈妈的工作,还专程在春节期间写了一幅对联,以寄托对奉贤热电项目的美好祝愿。

戴卓强和刘伟也都是年轻人。2016年毕业就进入申能奉贤热电的刘伟见证了厂区从头至今的建设,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他,在两年的时间里一边做一边学,不断扩展着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而机组的检修调试正是对他学习成果的一次摸底。

据了解,机组运行时的转子转速为3000r/min,这样的高速运转会受到振动的巨大影响。为了获得较低的振动水平就必须采用良好的轴系调整来与之匹配,每个部位的参数都需要进行反复和细致的调整,才能达到最适合的值。

这庞大的工作量就成了刘伟与同是汽机专业出身的戴卓强背后的汗水。参数不断向最终的标准值靠近,两人的衣襟也最终被汗水湿透。多少次,他们甚至顾不上换一件干净的衣裳,又再次投入了调试阶段。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轴系的精准安装终于顺利完成。

  掌握数字化技术 走出更多创新路  

在发电机组目前持续而稳定为上海输出绿色动力之前,还有许多人也都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工厂里,有一张总是被各种图纸吞没的桌子让人印象深刻。桌子中央,有一个人一手拿着图纸一手握着鼠标在对着电脑不断点击。那是蔡金辉在一遍遍对着图纸进行建模分析。

从毕业时的星火电厂到现如今的奉贤热电,他从一名毕业生化身成了BIM技术应用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投身于申能奉贤热电项目建设中,运用手中的BIM技术,他的团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帮助项目避免了很多弯路。

原来,申能热电项目创造性的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BIM技术,这无疑给了蔡金辉团队一个巨大的发挥舞台,而他也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与技术。

蔡金辉和其他队员们将BIM模型对应的500多卷图纸一一进行了建模和查验,通过数字模型的对比,查出了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碰撞,并及时联系了设计方进行了修改。

为了追求那些图纸上得不到的答案,蔡金辉还深入工程现场,对诸多桥架、电缆转弯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优化建议,并走访梳理多家电缆厂家,形成标准数据并输入了BIM模型的成本控制模块。

在BIM新技术的支持下,厂区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项目工程来说,正是一批像蔡金辉这样掌握了创新技术的青年,构筑了申能奉贤热电顺利建设的保障。而这些掌握了数字化技术的青年人,也必将在未来走出更多的创新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王佳一 吕申新/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