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头土脸”重回“颜值巅峰”,潮鞋专业洗护成新现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常鑫/图、视频
“普通清洁套餐78元,深度清洁套餐118元,开业一个月打八折。”这段介绍来自愚园路上一家新开的潮鞋洗护店。以一双价值不菲的潮鞋为切入口,潮流市场版图不断扩大,它的贩售和洗护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鞋圈人的眼中,“看人先看脚”的观念,让他们更觉得爱鞋值得专业的“温柔呵护”。
鞋友心态
“走路都舍不得折,怎么可能自己洗呢?”
AJ、Yeezy、VANS、Converse……这些在发售日被抢得头破血流的球鞋们正灰头土脸地被安置在待处理区。与印象中的干洗店或者修鞋店相差甚远,潮鞋洗护店有着潮流店自成一派的风格。设计感与潮流感是身处其中最大的感受:宽敞明亮的店里放着鼓点强劲的音乐,店员统一身着干练的黑色制服,嘻哈风格的潮流青年在店里聊天走动。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庭半封闭式透明玻璃墙——里面展示了内场的洗护全过程。
只要在网上搜索“潮鞋”“洗”这两个关键字,就能检索出一堆洗鞋的“窍门”:牙膏、小苏打、啤酒、纸巾、洗甲水、白醋……而这些帖子的背后,正是一双双脏到走投无路亟待拯救的球鞋。
“这种白鞋,很难洗的,自己洗会洗坏。”“洗过一次,鞋面上全是刮痕,从此以后球鞋只送干洗店,但是干洗店洗多了鞋底会发硬。”“不想洗,我比较懒。”这是几位青年客户对于送洗原因的回答。
喜欢鞋子、担心洗坏是鞋圈人寻找专业球鞋洗护的主要理由。据了解,在这类潮流店铺之前,有洗鞋业务的干洗店是他们的选择。“干洗店的价钱也在100元左右,所以也能接受。”顾客小董说。
在店里,标准护理基本在百元左右,周期为三天。具体的护理价格视球鞋材质而定。帆布、皮质等普通材质清洁要比麂皮、网眼、绒面革等复合面料的球鞋便宜20元。一双特殊材质球鞋的深层清洁套餐需要158元。清洁和杀菌的范围涉及鞋底、鞋垫、衬里、鞋带,甚至连鞋带孔都包含在内。若需隔天取货,则需要再加50元的加急费。
期待看到球鞋“满血复活”是客户的普遍心态。一位年轻人正将自己的爱鞋递给前台人员,随后选择了一份基础套餐。当他亲眼看到工作人员将鞋子系上一次性标签收纳进透明的鞋盒后,才收回目光。他说:“我是在公众号上看见这家店的,听说开业还能打折,就过来试一下。收这双鞋我花了五千块,现在一百块不到就能洗护,我觉得能接受。”随后,他总结了一句:“走路都舍不得折,怎么可能自己洗呢?”
诞生缘由
潮牌消费崛起,洗护市场巨大
根据OFashion迷橙与尼尔森发布的潮牌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潮牌消费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增长速度达到62%。“90后”“95后”是潮牌的主要消费群体。
潮牌消费由核心用户向大众用户延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潮牌。报告显示,核心潮牌用户从初高中就开始接触,最早从球鞋、街舞以及音乐等入门;了解大部分潮牌的品牌文化、背景、主理人风格等;购买时更看重品牌理念,以及设计。这些核心用户往往每季度都会购买潮鞋,在上面的花费很高;潮牌消费也遵循超级用户法则:10%的骨灰级用户承包了48%的市场。
这家名叫CIRCLECLEAN潮鞋洗护店的老板一舟就是潮牌核心用户之一。他起初非常喜爱篮球运动,通过赛事和运动员的表现开始关注球鞋文化。因为很爱惜球鞋,又找不到让他满意的洗护店,所以在2013年,他把对球鞋的热爱和对洗护的执着结合到一起,创建了这个品牌。
据他介绍,CIRCLECLEAN的中文名为“一周清洁计划”,Circle代表圆圈,一周为一个轮回,Clean则取清洁之意,每一双爱鞋都值得拥有最专业的呵护,周而复始,让球鞋陪伴主人走过更漫长的岁月。
作为最早一批洞悉市场的“90后”,一舟推出的初代护理套装已经在全国范围卖出过15万套(一套可清洗20双球鞋),常收到不少来自全国邮寄过来的清洁维护订单。
在清洁区,一位球鞋洗护专员给记者做了一套详细的演示。拿到鞋子后,首先拆下鞋带泡在特质的药水中清洗。他手边放着两把材质不同的刷子,针对不同鞋面材质进行清洁,猪鬃毛材质的软毛刷能保护编织面料在清洁时不受到损坏。
随后,他还分享了一个窍门:球鞋首先要从鞋底开始洗,如果先洗鞋面的话,洗鞋底的水就会流回洗鞋面上。据了解,每一位洗护专员要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包括了针对不同球鞋力度和手法的选择。
氧化泛黄是大部分球鞋都要面临的问题。这家洗护店的店长告诉记者,他们的洗护用品“均用天然植物冷萃提取配合专业的清洁技巧来完成”,并表示这样能对球鞋的危害减少到最低,持续维护可延长球鞋的生命周期,契合他们的环保理念。
洗护之外
以鞋为纽带,潮牌核心用户的聚集地
在店内的休闲区,几位鞋友坐在一起讨论刚发售的“椰子鞋”——Yeezy 700 V2“Hospital Blue”,并将它与之前发售的海盐“salt”系列做比较。Yeezy是阿迪达斯和美国说唱歌手Kanye West合作推出的品牌,由于中文谐音,被大家称为“椰子鞋”。根据调查显示,椰子鞋是更迎合“80后”的“明星”单品。
这些对潮鞋侃侃而谈的鞋友大多都是“毒”“Nice”和“斗牛”为代表的球鞋转卖平台的用户,对球鞋的关注度极高。
对于客户定位,这类体验店一开始就很清晰:喜欢球鞋的人和高价收入的人必然会需要专业的清洁护理服务,而价位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筛选顾客的功能。店长举了一个例子:“就好像你在淘宝上卖几块钱的东西,常常有顾客挑刺,觉得质量不好,但是几千块的东西就很少出现这种现象。”只做洗护,而不涉及材质上的翻新,这种方式也能让店铺有较高的周期性回报。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在球场上什么话最能打击对方——你的鞋是假的。送来洗护有真鞋,自然也会有假鞋。当遇到送假鞋前来洗护的客人时,提不提醒?怎么提醒?这就是开店的学问了。
“有一些人知道是假鞋,所以大家心知肚明也不会说什么。不过有一些顾客会因为代购等原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鞋是假鞋,我们也会适当地提醒一下。”在他们看来,鉴别真假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况且人家带了女朋友过来洗鞋,你怎么好跟人家说这个是假鞋呢?”
纵观愚园路上的几家潮流店铺,无论是推崇街头文化的RANDOMEVENT,还是注重多层次生活品味的element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文化。“大家很早以前就相互认识,如今在这条愚园路上相聚,也是一种巧合吧,我们的风格其实不太一样,完全没有竞争的感觉,更像是一种聚集。”隔壁RANDOMEVENT的店长显然也是“圈内人士”。
═ ═ 记者手记 ═ ═
市场和潮流不再是“手艺人”的对立面
在近距离观察洗护过程时,不知为何想到了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坚守品质的格斯拉兄弟从一开始的兴旺到被大公司排挤,最终抵不过工业生产的浪潮而破败,带着“靴子梦”凄凉地死去。
而现在,市场和潮流不再是“手艺人”的对立面。“潮鞋洗护专员”这样一个新职业人群或许能为产业带来新的样本:手艺人的标签下,他们已经不只是白发苍苍年过半百的老人,还可以是能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
昏暗逼仄的小作坊时代已经过去,这些年轻的手艺人坐在装修明亮的体验店中,每天在大家好奇的注视下,经手无数双价值不菲的球鞋。这群年轻人更像是从这股潮流中应时而生的。
当然,正如潮鞋本身,潮鞋护理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鞋脏了自己擦擦就好,花一百多块都能买一双新鞋了。对于这样的争论,永远是见仁见智。可能就像“潮流”这东西一样,它既是市场供求关系下的一件商品,也是一部分文化和观念的承载物,被一小部分人所珍视。
潮鞋护理,甚至潮鞋本身会走向何方?是像当年的底片冲洗工、电话接线员一样随着技术的迭代迅速诞生又迅速消亡,还是会带来一场产业上的繁荣?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 新闻引申 ═ ═
如何为“爱鞋”提供保障?
环视一周,店里和洗护中的潮鞋中基本价位都在四位数到五位数之间。据了解,当前潮流向的鞋款不单针对主流运动品牌,具有话题性的都在这个范围内,比如奢侈品牌的运动鞋款。
这种“看鞋知价”的能力,基本上店里的每个人都具备。店长解释道:“倒不是因为全买了所以记得清楚,只是因为大家都热爱球鞋,平时会关注讨论,看得多了,对大多数球鞋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针对潮鞋的特殊性,摄像头、一次性鞋标、工作区域的门禁系统都成了保护措施。就像很多的古董交易鉴定区,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成为日后意外纠纷发生的最有利证据。“很多顾客担心鞋子的安全,我们会告诉他这个鞋标扣上之后是拿不下来的,只能剪掉。而剪掉之后鞋标是无法还原的,这也是一种保障。”
新的行业也带来了新的潜在问题。在类似纠纷出现之前,是否还需要引入清晰的保险机制。
目前在洗护行业,有一个针对贵重衣物的保值精洗费。《上海市洗染行业消费争议纠纷解决办法》中的第十一条指出:消费者持高档、名牌、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贵重衣、物,消费者可与经营者书面约定采取特殊保值精洗服务,保值精洗费不得超过消费者报价的5%,未约定保值精洗的衣、物均按普通衣物洗涤处理。
假设一双球鞋的价格视5000元,那么它送洗时的保值精洗费则为250元。意外发生时,保险机制或许能为“爱鞋”提供最后的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