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驻村指导员牵线华师大学子,用墙绘“点亮”乡村
2019-10-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高雅艺术与乡村,在奉贤区新叶村成为了同一维度的词汇。

走进新叶村,第一眼会被村口墙上夺目的火烈鸟墙绘所吸引。在村里转转,地面上所绘的荷叶、铁门上绘制的花卉,让奉贤的乡村充满艺术气息。

这背后是“90后”驻村指导员康梦欢和奉贤区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牵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让新叶村成为华师大艺术文创实践基地,未来乡村艺术季、艺术文创展等项目也将入驻乡村,努力尝试打造申城乡村振兴发展新样本。

90后驻村指导促成乡村“文艺+”

位于奉贤区西北角的庄行镇新叶村,属于黄浦江水资源保护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不过文创人才缺乏一直是该村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块短板。

6月初,市、区共同选派了200名优秀干部到200个薄弱村任驻村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来自上海国际集团的康梦欢就是其中之一,她来到了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成为一名“90后”驻村指导员。

她在与村书记、奉贤区驻村工作组的小伙伴交流后觉得,文化振兴事关乡村振兴的“塑形铸魂”,可以尝试从沪上高校引入文创人才,将新叶村改造成文艺青年趋之若鹜的艺术圣地。    

“我在对接项目、引入产业的时候,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文创团队正在寻找实践基地,就与基地负责人徐中锋博士建立了联系。最初是想让高校文创走进乡村,不仅可以增加新叶村知名度,还可以通过艺术来提高新叶村整体形象,增加人气。”

康梦欢将她不成熟的想法与新叶村村书记姚建中沟通后,得到了肯定与支持。此后,她又与华师大艺术文创团队多次沟通,并通过驻村指导员工作平台,集聚驻村指导员的资源、理念,收集“他山之石”学经验,集体“头脑风暴”破瓶颈,在高校文创项目助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升级版的规划愿景、机制措施等方面创新思考,达成共识,建立了初步合作框架。

90后学生用墙绘“点亮”乡村

这几天走进新叶村,已经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变化。村口的墙面上出现了十几米长的粉色火烈鸟墙绘,村里一扇大铁门上出现了色彩明艳的花卉。在村里兜兜转转,可能一个拐角就能遇到一幅充满活力的墙绘作品。

这些就出自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文创团队的学生之手。作为华师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牟涛参与了其中两幅画作的创作。

因为墙绘创作和他们专业有关,通常花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完成一幅作品。   

每次创作前,他们都会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以寻求最契合的画面。牟涛说,就如村口墙面上创作的粉色火烈鸟,是因为他们发现位于墙面前方正巧是一块绿色菜园,还有一个绿色瓜藤,绿色环保的乡村配以一幅动物墙绘,会让乡村显得更有生气、活力,“于是我们选择了火烈鸟为创作内容,粉色与绿色,在视觉上比较吸引人,菜园配动物,比较有朝气。”

在创作大铁门绘画时,牟涛也事先仔细查看了周边环境,发现铁门附近被很多绿植包围了,“所以我们选择绘制色彩鲜明的花卉,用花卉点缀周边的绿色。”

牟涛和小伙伴们很喜欢这样的创作,他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可以改变生活,同样艺术也可以改变乡村,“我们还会继续走进村里,继续创作,用更好的的艺术风格改变乡村风貌。”

新叶村成华师学子艺术文创实践基地

在双方推动下,如今,新叶村正式成为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文创实践基地。

同时,村里还将设有“新叶艺术空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创新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将拿出文创资源库,如紫砂、竹刻、木雕、彩绘等江南文化的工艺品,以及画家、书法家作品,在新叶村进行展示,并配有培训学习等活动。

此外也会成立“新叶艺术社”,通过开展乡村艺术季、艺术文创展等品牌项目,让更多人重新认识、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和价值。沪上各高校相关的优秀双创团队也会被引进村内创业,逐步提升注册量和税收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表示,将充分发挥校村党建合作平台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开展一系列公共艺术改造、艺术附加、艺术展览、艺术推介活动,共同推动文创实习实践平台的发展,进一步体现生态发展和艺术造血功能。

奉贤区市选派驻村指导员工作组组长陈俊则表示,作为奉贤区驻村指导员融合高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首个项目,他们十分期待通过“高校+农村”党建联建共建引领、文创艺术联动“破题”、文化品牌挖掘打造的新模式,为新叶村乡村振兴“开渠引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也希望创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驻村指导新道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