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最强大脑,灵感火花碰撞出一张张“智慧桌布”
2019-10-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常鑫/图

如果不同年龄段的中外科学家们齐聚一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记者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桌布论坛”上,邂逅了一场精彩的跨国界、跨年龄的对话。科学家们纷纷在桌布上写下自己的主要观点和问题,一张张“智慧”的桌布就此诞生。

“当我是个年轻的科学家的时候,我的任何一篇论文都没有采纳论文指导师的建议,我每一篇论文都独立完成。”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向在场的科学家们介绍自己的学生时代。他强调,“当今,资深的科学家们应该去培养年轻科学家的独立思维。”

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对科研界某些不良风气,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如果你和你的导师没有共同做研究,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导师,你就在你的论文中署上导师的名字。这简直太可笑了!”伴随着不断加快的语速,他的音量也不由自主地加大。

斯蒂芬·布赫瓦尔德边听边在桌布上写下了“合作”的字样,显然,他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科学家的合作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分析实验数据和线性回归的时候。” 

开场时,两位外国科学家们的激烈辩论,让在场的青年科学家们一下子放下了紧张。记者看到不少青年科学家们,纷纷在桌布上写下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例如:如何开展新型科技的教育?新科技在人类生活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新技术是否是必需的?年长的科学家是否具有年龄优势?

而这些,或多或少都和青年科学家有着联系,从如何教育到当今最热门的科学领域。记者看到青年科学家侯晋拿着白板笔,在桌布上写下在场“科学大佬”们所提到的关键词。他身体向桌子方向前倾,眼神中流露出兴奋和激动。

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科学家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但是他们忽略了现在的年轻科学家的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