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上海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市民无须过度担心
2019-11-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上海疾控/图

11月12日,一则新闻刷屏了。据“北京朝阳”官网消息,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对此,我国著名感染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书记卢洪洲教授表示,上海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而且,鼠疫可防可治,市民无须过度担心。

针对市民的担心,专家解释,上海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上海的野生动物身上不带有这种鼠疫杆菌。上海市民完全没必要担心。不过随着交通工具日益便捷,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仍存在鼠疫输入病例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几十年来,鼠疫在我国一直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出现在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由于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到位,都只是散发病例报道,很少有人传人发生,没有出现过暴发流行。

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多年来本市已形成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三级防控网络,以疫情为行动命令,传染病疫情防控人员24小时待命;依托新型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通过2000多家传染病相关的各类监测点,做实“联防联控、联处联报”机制,完善部门间风险信息共享,协同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对处置。在强大的防御体系和有效控制下,上海多年未发生疫情的爆发流行。

==  上海疾控部门热点解答  ==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流行。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位于甲类之首。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鼠类、旱獭等啮齿动物最为常见,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食肉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野生偶蹄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家畜也可以感染鼠疫,人们在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就可能被传染。

鼠疫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以长达到8-9天。

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

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的表现,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鼠疫的三大传播途径

鼠疫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

媒介传播:鼠疫的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进行的。

接触传播:人类在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过程中,如果直接接触了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的伤口进入人体,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也会让鼠疫菌趁虚而入。细菌进入人体后,会经淋巴管或血液播散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空气(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但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  疾控部门提醒  ==

三“不”三“报”

鼠疫可怕,但如今,对付鼠疫已经有了一整套完备的预案,对它的综合防控包括疫情报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疾控部门还会采取预防性灭鼠灭蚤、健康教育、疫源地干预和强化监测等措施。

此次报告的2例肺鼠疫病例已经得到了妥善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也已落实,大家不用过分恐慌。但是,如果要前往疫区所在地区或其毗邻地区的,请严格遵守“三不三报”。

三不: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三报:报告病死老鼠、旱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上海疾控/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