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上话与港话再一次邂逅
2019-11-2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2004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与香港话剧团合作过《求证》,时隔15年后,戏剧界的这两家知名机构,选择了再度合作。22日晚,由香港戏剧界的代表人物潘惠森编剧、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冯蔚衡导演的话剧《邂逅月台》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演出,于今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首演。

这部潘惠森编剧的《邂逅月台》,最早于1989 年由香港话剧团首演,导演冯蔚衡是当时的女主角,“说来汗颜,那时基本上对戏的中心思想没有很深入的想法,就是很努力完成任务便是了。直到2006年因安排与新加坡实践剧团合作,机缘巧合之下,邀请潘老师重写一个新的版本,他想了一下便答应。交稿之日,我一看,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把所有沙石都擦走,只余下干净利落的对话,清晰透明的关系,幽默睿智的思辩,优美浪漫的情怀等,我深深的重新喜欢上‘她’。”

编剧潘惠森的作品在香港常被评价充满“荒诞感”,他的戏通常带着浓浓的庶民味道,内容大都刻划市井小人物的小悲小喜。

这次上话与港话二度合作的《邂逅月台》剧中所写的地铁站,某一天在两个坐地铁来上班的陌生男女眼中突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那情形“比世界末日更惨”。地铁站作为交通中枢,是城市运行的血管、也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象征,而这派繁华喧嚣竟一夜之间成为废墟,这显然是荒诞的。如此荒诞的想像,表达的是对现代生活世界荒诞性的思考,显示出存在主义主题和荒延派风格。

“我觉得荒诞感生活里无处不在。比方说,很多人看到我名字,以为我是个女人,写电邮给我第一句就说:亲爱的潘惠森女士。可真实的我既不亲爱,又不女士。”潘惠森笑说,荒诞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探究为日常生活表象所覆盖的存在的本真性,因为在日复日的程式化常态境遇中,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人们很难对生活的真相和生存的意义进行追问。

据悉,该剧将从11月22日一直演到12月1日。上海和香港,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因此这部话剧里的很多想法,大家都有共鸣。冯蔚衡此次携手黄呈欣、顾鑫、黄晨、杨景然沪港演员,完成了两家著名戏剧机构的一次对话,也被观众所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