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人们看到了艺术家眼里的未来世界
2019-11-2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未来的艺术和设计会是什么样的?西岸已经给出了答案。作为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压轴好戏,首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昨天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揭幕。在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博览会上,人们看到了艺术家眼里的未来世界。

 ◆ 艺术教育未雨绸缪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消汽车设计专业

此次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由展览、论坛、工作坊三大板块构成,在为期一周的博览会期间将举办70余场工作坊和4场艺术教育论坛。但是一切的关键词的都是“未来”。

在全球艺术院校的院长峰会上,与会的院长们都在探讨未来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院长们认为,一些艺术的基础教育应该保留,就像一段时间在西方美院中绘画的技巧的传授被完全抛弃了,因为这被认为是对艺术家的约束,但是现在基础教育又再一次回归,因为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任何艺术创新没有基本功的支撑是难以为继的。

那么除了基础教育之外,指向未来的艺术教育还能做些什么?在这方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今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消了汽车设计专业,而改为“智能移动”专业。在访谈中,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奈伦·巴菲尔德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也许十年内世界范围内就不再生产汽车了,但人类仍需以某种方式移动。

教博会协调统筹施瀚涛认为,未来艺术的创造不能离开社会基础。走到社会现场,看到真正趋势和可能性,才是有效的创造性。这一点得到了很多与会的全球美院院长的认同,他们认为脱离了社会的艺术教育,即便想象力如何丰富,那也是凭空瞎想,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深耕社会和时代,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 艺术展览充满未来 ◆ 

明星系列艺术作品关注生态环保

展览也是此次教博会的一大看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参展院校都有一个独立策划的展览,这些展览充满了未来感,当然也体现了未来艺术家对于未来社会的关切。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学院这次带来了与英国航空公司合作的设计项目“未来飞行”,这一项目中探索了身体与座椅的联系,设计出“可穿戴的座椅”,来提高乘客的飞行舒适度。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展来脑洞更大,但也贴近现实,设计师们针对火星登陆的议题展开设计想象,其展览《火星玩家》共呈现13件概念设计展品,其中,部分展品邀请观众进行体验,比如模拟火星环境所制作的泥土地面,等等。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本届教博会特别推出的以“融”为主题的“水的旅程自然艺术展”。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这个展览起源于一个名为“水的旅程”的项目,2019年中国淡水保护大使倪妮,江豚保护大使张靓颖,明星湿地使者吴敏霞踏上水的旅程与WWF的科学家们共同开启了长江溯源的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明星们对未来的生态环保问题产生了关切,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而这些作品因为自带流量,所以备受关注。

在“水的旅程自然艺术展”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看到倪妮带来三件摄影作品《崩塌》《希望》《紧张》。而张靓颖带来她为江豚所歌唱的歌曲《感谢》。吴敏霞则写了一首诗《她》,表述她与水多年的不解情缘。此外还有不少艺术家也创作了与未来环保有关的作品。包括艺术家陈欣的抽象艺术《姿色/蓝》《看海》 和《唯有时间绵延真实》,黄喆的《无量的瞬息》系列,刘月的一组三件雕塑作品《体积》等。

策展人徐凌说,展览的主题“融”来自于《道德经》中有关于水的文字,上善若水任方圆,且利万物而不争,水也是融和之物,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物质。“融”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是走向未来,人们越是关切他们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两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与今人思索的一次碰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