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成为上海剧本创作的主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的文艺创作水准怎么样,剧本创作是一个关键。这几年上海每年都会召开剧本工作会议,对各家文艺院团排演剧目的剧本进行逐一把脉,一一过关。最近,“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9年度剧本研讨会”又召开了。
会议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主办,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来自北京、湖北、江苏、河南以及上海本地的40余位专家分5个组别参会,对22部作品进行了专题研讨。在今年的研讨选题中,现实题材的比重较往年又有了显著提升。22部作品中反映现实的作品占到了8部。这些作品,既有关注重大题材的如展现大飞机研发的《追梦云天》,有以普通人视角折射改革开放历程的《浦东人家》,有直面社会“痛点”教育问题的《苔花》,也有关注当下垃圾分类的《小巷总理》。根据电视剧《大上海》改编的同名史诗话剧,更是从上海开埠说到当下,初具鸿篇巨制的规模。而两部独具“上海味道”的滑稽戏《上海的声音》《弄堂里向》更是在嬉笑怒骂间对于上海历史、上海文化做了细致入微的诠释,具有海派文化艺术的特质。
红色题材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引人瞩目。9部相关题材作品进入了本次研讨,分别为京剧《北平无战事》(新版),中篇评弹《初心》,沪剧《一号机密》《承诺》,话剧《新青年》《国旗》,音乐史诗《英雄》,歌剧《田汉》,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作品关注焦点既有陈独秀、田汉等历史名人、共和国国旗诞生的重大事件,更有历史上默默无闻的革命先烈。
此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如昆剧《浣纱记传奇》,音乐史诗《开天辟地》,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以及儿童题材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新版),展现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话剧《中国商父》,从题材、内容及二度呈现方面,都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美学精神,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努力。
据悉,2019年度剧本研讨会是自2016年以来,上海举行的第七次大规模研讨。此次研讨会中,不少研讨作品已经演出并获得各类大奖项。如京剧《北平无战事》,昆剧《浣纱记传奇》,话剧《追梦云天》,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舞剧《闪闪的红星》都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参评参演剧目。但此次研讨,《北平无战事》《最后一头战象》《闪闪的红星》不惜另起高度、重新构思、推倒重来。《浣纱记传奇》《追梦云天》也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研讨会专家阵容也堪称“豪华”。来自北京、湖北、江苏、河南以及上海本地的40余位专家参与了本次研讨。研讨专家皆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不少专家曾连续参加了7次的研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