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中觅英才帮青年人“搭台”
2019-12-02 青年

李则立是“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的发起人。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从一个人到十多人,从找不到稿子到做出“10万+”的爆款,作为“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的发起人,在过去4年里,市高级人民法院法治宣传处副处长、团委书记李则立将它一步步打造成法院青年展示自己的舞台。

上海法院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到总人数近一半,李则立从PLUS演说会中寻觅英才,用一次次“催稿”助推年轻法官成长。同时,身为青年讲师团的讲师,他在传递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言传身教传递着邹碧华精神,引领青年们不断奋斗。

青年报记者 钟雷

白手起家打造法院青年“精神家园”

提到“庭前独角兽”,法院青年们大多不会陌生,一些青年甚至视其为“精神家园”。2015年,为了纪念“时代楷模”邹碧华,担任团委书记的李则立开设这一微信公众号,旨在传承邹碧华精神。发展4年至今,“庭前独角兽”已经拥有了16万用户,发表文章900多篇,其中90%左右的内容来自法院青年的原创。

“真实案例告诉你,被黑客攻击法律怎么管?”“从1000件融资纠纷案件,看民营企业为何‘融资难’”……点开“庭前独角兽”公众号,类似的法律小课堂随处可见,但相比其他法律界公众号,“庭前独角兽”的文字却不会枯燥,且十分接地气。在这背后,公众号的“掌舵人”李则立做了大量的工作。

“要有颜值,有情怀,还要形成共鸣。”李则立说,“庭前独角兽”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更要成为价值引领的阵地和青年成长的平台。

在同事们眼中,李则立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庭前独角兽”开设之初,团队时常陷入“选题荒”的情况,每到此时,都是李则立第一个站出来敲定新一期推送的选题,节日稿件的策划,类案的提炼,他也始终冲在最前面,“一个案例可能价值不大,但从中归结出的经验却很有社会价值。”在团队成员的头脑风暴下,过去推送的多篇文章都成为了“10万+”的爆款。不过李则立强调,尽管追求内容贴近年轻人,但不能脱离法制精神,不能为了博眼球“放飞自我”。

“输出”倒逼“输入”为青年搭台更要助他们求真

没有稿费、没有考核,但“庭前独角兽”几乎每天都会出稿,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出如何维持?“拉动青年创作是一个‘输出’倒逼‘输入’的过程。”李则立说,法律青年非常在乎专业圈内的认可度,而“庭前独角兽”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每次创作都是一次成长,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把散乱的思维结构化,然后输出的过程。”借助“曝光”的机会,李则立希望每一次文章发表都能促进青年法官们高强度的学习。有的法官还因此成了“网红”,甚至出现过开庭两边当事人都是法官粉丝的情况,最终意外促成了案件的调解。

优质的内容输出离不开好的创作者,如何从海量的青年法官中发掘出有特色有能力的写作者,李则立有着自己的“人才池”——PLUS演说会。在这个由法院团委发起的法律人“Ted演讲”中,许多法律青年走上舞台用演讲的形式展示自我,2019年6月,首届长三角地区PLUS演说会在上海市浦东图书馆举行,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更是达到419万。

催稿达人常做“夜猫子”希望传承邹碧华精神

在“庭前独角兽”上发布作品,获得同行和读者的认可之前,青年法官们还要面对一个“躲不过”的环节:李则立的“夺命催稿”。谈到大家给他取的“催稿达人”“魔头”等绰号,他忍不住笑出声来:“人都是有惰性的,还是需要施加一点外力嘛。”

由于青年法官们都在不同的基层法院工作,平时大家多通过线上讨论选题。一位曾为“庭前独角兽”供稿的法官回忆,即便是半夜12点改完稿发给李则立,对方总是能够“秒回”,不少人还有过临睡前突然收到李则立发来选题的经历。除了“夜猫子”外,作为主编的李则立对于稿件的内容要求也十分严格。一个稿子被改十几稿,甚至二十几稿是常事,有时还会在接近凌晨的时候收到李则立的修改意见,有青年法官直言那是被“虐”得最惨的一次。

有人问李则立,为什么要带着这群年轻人这么拼? 他选择用几年前的一个小故事回答。“邹碧华院长去世前一天,还在向外地法院的领导介绍司法改革经验,200多页的ppt,他讲了两个多小时,当时我深受震撼。”李则立说,如果回望一个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邹碧华始终是他心里最好的参考答案。当初为了纪念邹院长开设“庭前独角兽”,他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小事,去传承邹碧华精神。

加入青年讲师团用法治精神引领更多青年

加入团市委的青年讲师团后,李则立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授课的内容以传达党的精神,介绍共青团的发展历程为主,但面对从学生到机关干部的不同群体,每次讲课前,李则立都要反复打磨自己的讲稿。

两年前成为青年讲师团的讲师后,李则立的闲暇时间也进一步被压缩,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各个讲堂,在今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期间,李则立在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微团课发布中,担任第1讲《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五四》,此前还受邀赴浦东团区委青年马克思训练营担任讲师。作为上海青年讲师团课题组组长,他着力打通理论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积极宣讲十九大提出的文化建设课题,先后在华东政法大学、普陀区文联等单位宣讲。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