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海沪剧艺术节开幕,沪剧天生具有“红色基因”
2019-12-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第五届上海沪剧艺术节今天在东方艺术中心揭幕。已经走到第5个年头的上海沪剧节今年的长三角文化交流的特色更为明显。同时,上海沪剧节也越来越成为培养未来沪剧新人和观众的一个重要平台。

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节点,今天的沪剧节开幕式分为“浴血·奋斗”“坚守·信仰”两大篇章。 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十余家沪剧专业剧团、沪剧沙龙的沪剧名家和沪剧爱好者们一起,通过《红灯记》《芦荡火种》《星星之火》《母子岭》《金沙江畔》《回望》《江姐》《打起背包走天下》《鸡毛飞上天》《今日梦圆》《敦煌女儿》等经典唱段,向观众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改革发展之路。

主创团队专门创作了展现海纳百川上海气度的沪剧开场曲《起航》,表达了沪剧人对祖国的美好祝福。此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沪剧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也将以联唱的形式重现舞台。

主创人员告诉记者,现当代沪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的历史。像《芦荡火种》《星星之火》这些日后被各个剧种移植改编的红色经典,最初都是由沪剧最先创作的。而沪剧也移植过很多革命题材剧目,比如《红灯记》。

刚刚结束了《敦煌女儿》在武汉等地巡演的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沪剧,先天就具有呈现红色经典的优势,也有很多“红色基因”。而这一点在今天的沪剧节开幕式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观众说,这些唱段都是极为熟悉的,应该说沪剧艺术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今年7月上海沪剧院还举办了首届校园沪剧大赛,涌现了一批校园沪剧小明星,而这些小明星中间未来可能会出现沪剧后备军,最起码也会成为忠实的沪剧观众。事实上,上海沪剧节已经培养未来沪剧新人和观众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首届校园沪剧大赛上脱颖而出的优秀个人和集体都在开幕式上亮相。浦东新区观澜小学、顾路小学更是集体加盟演出,与沪剧名家同台献演《回望·生死临界点》《红灯记·刑场》《红灯记·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等经典唱段。这些孩子们都是从70多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从现场演出来看,这些孩子的沪剧功底让人惊叹,而很多孩子的长辈也都是沪剧迷。由此可见,沪剧仍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在沪剧节期间,上海沪剧院联合浦东新区观澜小学举办“校园沪剧日”,由沪剧院优秀中青年演员到学校教授孩子们沪语童谣和唱段,提升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力,将“上海的声音”带进校园、带进课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