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言多样性也能被看见?来上外逛逛,你就懂了
2019-12-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进入语言博物馆展厅,蔚蓝的地球转动于星辰璀璨中,用手在地球上空划动,不同的语言就会出现在地球中央,闪耀璀璨金光;《茶花女》《浮士德》《黑奴吁天录》……“语言与文化”展区中放置了改编自十几篇经典文学作品的电影片段,供观者体验文字与影视的奇妙结合……

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迎来建校七十周年纪念大会,其聚焦世界语言多样性建设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也正式建成开放,这是中国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亦承担着传播世界语言文化的重要使命。语言博物馆正是上外近年来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的重要支撑项目,旨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校学术性博物馆,构建全球知识体系,服务中外人文交流。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大约有七千多种,作为宝贵而特殊的思想文化资源,语言知识的普及、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正日益得到全球社会的关注。但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仅有60个左右的语言类博物馆,中国的语言/文字类博物馆更少。

语言博物馆的稀缺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语言”本身的特征限制。对此,上外语言博物馆的总体负责老师、党委宣传部顾忆青说,最终,博物馆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个展区划分——“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串联起“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八个展览篇章,通过多模态的展陈方式向公众呈现世界语言多样性的面貌,并以此为基础透视中外文明交流史,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上外党委宣传部部长衣永刚表示:“语言既关乎人类的起源,也关系人类的未来,是文明演进发展的活化石。大学具有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博物馆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的文化符号。上外语言博物馆是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传承创新文化的一个积极探索,希望能成为专家学者交流学术前沿的平台,成为师生开展教学研究的空间,成为社会公众开展科学普及的场所”。

大学博物馆作为大学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既是大学履行社会教育责任的一条途径,也是大学生与社会连接沟通的桥梁。在上外语言博物馆未来的日常开放里,众多上外学生将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行列中,成为另一张生动的上外新名片,为推动文化传播、传承大学文脉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