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只有三尺讲台?NO!让这些“宝藏”老师告诉你天地有多宽!
2019-12-08 青年

李岩在跟年轻老师交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人们的印象里,老师的“天地”是在课堂上,三尺讲台就是他们的舞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们上课的“教室”已悄然变大,微信公众号、视频、广播都成了他们传授知识的渠道。有这样一些老师,为了给学生和家长传道受业解惑,就使出了浑身解数。

张华。

【老张和他的纯粹数学天地】

  为给学生传授解题方法开设微信公众号  

在初中生学生圈里,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挺有名——“跟着老张玩数学”,关注后,就能收到一段很欢脱的话:“你好,谢谢关注我,我就是传说中的老张,中学高级教师,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那么就让老张带你飞吧。”

创立和运营这个公众号的,是普陀区洛川学校的数学老师张华。谈起创立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张华说很简单,就是想为学生提供一些解题方法。

“现在的学生,使用手机的概率很高。正好2015年的时候微信公众号挺热的,我就想着能不能弄一个公众号,把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我总结的经验放在上面。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一点更高阶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数学总比玩别的好。”张华说。

张华在做文章、录微视频。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2015年4月5日,“跟着老张玩数学”第一期“开播”。张华给公众号设置了三个栏目:趣味数学、初中数学、数学竞赛,第一期就给“读者”留了两道趣味数学题。

在张华的预期里,微信公众号开出后应该“涨粉”很快,但第一期发出后,并没有“引来”多少关注,这让他一度有些失望:“刚开始做的时候,对阅读量还挺在意的,每发一篇就会看看有多少人看了。”不过,很快张华就不再纠结阅读量,并把微信文章的内容慢慢偏重为解析压轴题,“这一块是学生比较薄弱的。”

张华说,他对于每篇文章写什么还是比较随性的,有时看到某个题目有好的解题方法,就会总结一下,弄成一篇公众号文章。虽然写微信公众号文章不像上课那样要写教案,但也要适当“备备课”:“因为(文章)还是要有点吸引力。”

怎样才能让文章更有吸引力?张华的做法是——少用文字多用图形!“平时讲题老师们用的文字都比较多,但是文字多了,一些数学基础不是太好的同学就会畏难、害怕,如果能多用图形,让他们一看就能懂而且重点突出,他们就会更有兴趣学。”张华说,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兴趣。所以,他给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定位就是多用图形,并想尽办法让大多数同学都能一看就懂。

在张华一点一滴的经营下,“跟着老张玩数学”逐渐受到一些学生、家长、老师的关注,两年左右,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已经破万。现在,张华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有数百甚至上千:“我觉得我上课的教室变大了!”

而在写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同时,张华还通过网络进行公益“压轴题视频直播”。“当时是在QQ群里,通过视频直播讲解,每期1小时到1个半小时。”张华说,网络视频直播是利用假期做的,一星期讲一课,一共讲了5讲,“这个和上课一样,要系统备课,因为要把知识完整地讲好。”

沈东辰(蓝衣者)和吴琼在为微信公众号备课。

目前,“跟着老张玩数学”已有1.3万多个“活粉”,因为分众明确粉丝活跃,不少广告也找上门来。不用自己写,只要贴一篇软文,就能有四位数的收入,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对于外人看来无可厚非的“插片广告”,张华全部拒绝了:“我不想在公众号里出现广告,还是想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数学天地。”

在对广告“说不”的同时,张华的公众号却对其他志同道合的老师张开了“双臂”。在“跟着老张玩数学”公众号里,不时就能看到一个叫“跟着小吴玩证明”的栏目,而这个栏目的文章就是宝山区淞谊中学的吴琼老师和沈东辰老师合作呈现的。

张华说,这个栏目是专门解析几何证明的,发表的时间也不固定:“他们这个文章也蛮有特色的,会对一些方法进行梳理,反馈也挺好的。”张华说,之所以让其他老师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文章,一方面是想丰富文章的类型,因为不同老师有不同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关注公众号的同学更多受益,“我们志同道合,也会一直合作。”

沈东辰(蓝衣者)和吴琼在做微信公众号。

而谈及在“跟着老张玩数学”公众号上发文章,同样有20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沈东辰老师说,他一直想找一个平台将自己研究的东西无偿推送给更多学生,而微信公众号这样的平台就是不错的数字化手段。不过,由于一直带初三,沈东辰平时的教学工作非常忙,不可能再去运营、孵化一个新的公众号。“张老师的这个平台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们就决定把文章发在他的公众号上。”

沈东辰说,一般一篇公众号文章需要耗费两个晚上的时间:“一个晚上把比较好的题目进行改编,一个晚上画图、排版发上去,我们的题主要是几何题,画图比较多。”沈东辰说,“跟着小吴玩证明”从2017年开始在“跟着老张玩数学”公众号上发布,反馈效果很不错,“我们选的题目基本上是适合大部分学生的题目,有的孩子喜欢自己研究,跟着公众号把题目研究透后很有成就感!”

也正是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效果很好,即便吴琼老师后来调到上海教育学校宝山实验学校任教,不再和沈东辰在一个学校,但二人仍未停止“跟着小吴玩证明”的合作。“我们会在张老师的公众号上一直推下去!”沈东辰说道。

尤佳在分享经验。

【柚子老师和她的翻转课堂】

从对视频一窍不通到制作近200个微视频

每天早上七点不到,怒江中学门口就会出现一位女老师,个头不高,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大大的眼睛很精神。她就是尤佳,也是学生喜爱的“柚子老师”。

尤佳是一名数学老师,性格活泼开朗的她,在学生们眼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姐姐”。她跟学生的关系很融洽,会跟他们一起笑、一起玩、甚至一起哭。而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尤佳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和老师沾不上边。

“我大学里学的专业是保险精算,所以当年我一本正经告诉爸妈我要去做老师时,他们全都惊呆了。”一边是年薪上百万的精算师,一边是又累钱又少的“教书匠”,父母开始苦劝尤佳:“囡囡,你要考虑清楚,做老师就是‘孩子王’呀,责任心老强的!”但决心已定的尤佳坚持要圆自己的教师梦,最终,父母也只能顺从了她的心意。

2011年,尤佳进入怒江中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2013年,怒江中学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慕课联盟”,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尤佳承担起了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重任。

尤佳和学生在一起。

“传统的课堂上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翻转课堂是,学生先在家通过教学微视频对新知识进行预学习,然后第二天上课时对预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尤佳说,这一课堂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时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可以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的困难点和阻滞点,进而找到每个学生的节奏。

不过,教学微视频要怎么录?作为“门外汉”的尤佳一窍不通。“我一直说我是张华老师的学生,因为当时就是他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用录视频软件、怎么做手绘图形。”尤佳介绍说,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解决了,怎么讲、讲什么则是要老师自己慢慢钻研摸索。而她也通过不断努力,熟练掌握了教学微视频制作的技能。目前总共制作了将近200个微视频。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上由老师说转变为学生说。因为学生之间的语言图谱更接近、更顺畅,所以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比老师向他们灌输的效果更好。”尤佳说,当时每到数学课,学生们都很嗨,说课时你说完了我说,有很强的擂台效应。而大量采用“学生说课”的一个实验班,最终的效果也出人意料:“这个班后来被誉为‘班长班’,因为这个班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人都担任了班长,他们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另外,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多都想当老师。”

2014年,尤佳参加了普陀区“J课堂”教育云平台的研究团队,并成为核心成员之一。而如今,翻转课堂的实践也已经从数学学科推广到了初高中所有学科。

李岩(中)在和年轻老师交流。

【“班主任的班主任”的电波授教】

英语老师“专攻”家庭教育指导

当孩子拿回糟糕的成绩单和试卷怎么办?如何进行小学与中学的过渡与衔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怎么办?喜欢听阿基米德FM《名师E课》的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在电波中听过这些课程,而讲这些课的,是同济二附中英语高级教师李岩。

2006年,已是英语高级教师的李岩参加了市里一个班主任工作研究实训活动,从此走上了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道路。“因为平时我除了教英语,也是班主任,我发现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一些难题和困惑其实都源于家庭教育,而家长又缺乏这方面的指导,于是我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

李岩说,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对,会引发很大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手机、玩网络,而家长在教育时方式方法不对,就会导致亲子矛盾激烈。如果家庭教育不融洽,亲子沟通不畅,孩子在学校就会表现出合作意识不强、沟通差等各种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背后的家长,如果把家长引导好了,那么也就多了一份教育学生的助力。”李岩说,前几天一对家长就哭着来寻求帮助,反映青春期的孩子实在太叛逆,没法管束,“我就让他们父母和孩子坐下来,孩子谈谈希望爸爸妈妈怎么样,父母谈谈希望孩子怎么样。有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缺少了一个沟通的桥梁,这个时候我们就是那个桥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李岩也注意对学生进行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制作家庭教育微视频,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李岩说,除了家长,其实有些年轻的老师也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有些老师遇到问题也会来咨询,比如怎么和学生沟通之类的。通过指导,现在已慢慢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就是大家愿意就某个问题坐下来进行讨论,这对家校共育也是好事情。”

经过多年的研究,如今,李岩不但是同济二附中的首席班主任,而且是上海市和普陀区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可谓是“班主任的班主任”。

作为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指导者,一直有外省市请李岩去交流讲课,而她也连续7年在暑期到偏远地区支教,指导当地老师。“越分享交流,就越发现,这方面的指导需求很大。”如何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得到专业指导?2018年5月,李岩在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分享了一堂课,这让她觉得在网络上讲课受众面更广,可以让更多家长受益。随后,李岩在阿基米德FM与普陀区合作的《名师E课》上,讲了4堂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网上播课不但受众面更广,而且讲课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家长们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目前,李岩的家庭教育指导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既有线下的家长沙龙、对家长进行辅导,也有线上的课程指导,“网上的课程也会一直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