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凡:做一名旁观者清的教练
2019-12-24 专题

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黄浦分团导师王金凡。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2011年,王金凡加入了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黄浦分团。彼时,他已经有数十年世界500强外企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经验,也想在本职工作以外发光发热。“我对创业一直是心向往之而身未动。所以看到相关招募后就马上报名了。”他想把自己的职场经历和对创业的思考分享给有志创业者,“这也是我们共同探讨和成长的过程,我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王金凡长期身处市场环境,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策略,对产品敏感度较高,也擅长分析有效、高效的市场行为。此外,他也经常和分销商打交道,关心其中的创业公司。一路走来,他见到了各种产品和公司的发展历程,起起伏伏中也不乏被骗、倒闭的故事。在近期举办的黄浦区“创业管家”助力新苗系列活动上,他就在“创业路上会遇到哪些‘坑’”的课堂上分享了关于创业企业的产品设计、经营模型、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所见所想,以警示启发创业者们早做准备、多做准备。

“你的方案为什么投资人不感兴趣”课堂上,他与其他专家志愿团成员为创业者们兴奋积极的态度而高兴,也对他们暴露出的“讲解商务计划时项目重点不突出、容易围绕一点兴奋展开而忽视了其他需要讲清楚的事项”等问题提出了指导建议。“你们应简明扼要地直接告诉投资人自己要做的事、如何去做、如何盈利和团队组成。”他笑称自己像是一位不亲自下场的教练,但这让他能够以“旁观者清的角度与创业者沟通。

王金凡对创业团队的帮助也体现在课堂之外。此次系列活动课后,晚上他和其他专家志愿团成员还会在微信里继续“活跃”。他们设立了一个所有成员和学员都在的大群,还为五个小组相应设立了“学习小组群”。前者用于分享共性问题,后者则是针对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做指导,比如探讨和优化组内推选出的参加投资课的方案。“考虑到私密性和擅长领域,我还单独添加了一些学员的联系方式来做进一步沟通指导。”

课堂外的细致周到、群策群力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服务中。有次王金凡遇到一支想要开设网站的初创团队,便特意联系了志愿团里的相关专家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

2015年前后,他接触到一位正在申请创业前贷款的创业者。这位创业者利用上一份工作中的渠道、人脉等资源,打算开展经营票务类的创业项目。像往常一样,他与创业者保持沟通交流,不时关注创业进度。

线上售票平台建设初期,王金凡以普通访问客户的心态,对平台界面布局、功能设计提供了不少建设性建议。当得知票务网站逐渐稳定、吸纳了F1赛事和网球大师杯赛事后,他指出这种赛事类票务存在售卖时间上的限制。因此他提议增加不受时限、能够常态化,又广受父母欢迎的亲子活动类票务。“存量竞争下,唯有具有生命力、不断实现创收的创业项目才能生存和发展。”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