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展的“软妹子”,镜头后有颗儒雅的心
2020-01-12 生活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喜欢在微博上分享的摄影作品的博主“我是绿石”非常喜欢逛博物馆,她分享的作品也多以文博类摄影为主。很多人都知道她喜欢文物,喜欢逛博物馆,却不知道“皮下”是一个能扛着相机四处“刷展”的“软妹子”,甚至还有人以为她是“一个儒雅的老爷爷”。

  镜头后面的脑袋,比镜头更重要  

绿石从小在古都西安长大,对历史文化耳濡目染,对博物馆也一直格外钟情。但在拿起相机之前,她完全想不到,自己可以通过摄影的方式与博物馆进行亲密接触。

绿石从2012年开始尝试摄影,但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天赋,不久就搁置了。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又重新开始拿起相机,从拍摄风景开始练习。2015年,绿石带着新买的相机去北京旅游,其间逛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她被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所深深震撼。虽然,绿石一直认为“镜头后面的脑袋,比镜头更重要”,但新相机无疑锦上添花,让有了一定摄影积累的绿石终于拍出了些“像样”的照片。这让绿石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她也不断为自己打气:“每一次不那么成功的拍摄,其实都是积累,每一次失败都会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想法,下一次再去改变。”

当绿石把这些照片分享到网上后,越来越多的人给他留言感叹这些文物的精美工艺等等,“慢慢让我觉得,似乎自己也对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点微小的作用。每当听到大家说,他们也想走进博物馆看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绿石也鼓励大家亲自去博物馆看,光看文物图片毕竟不及亲自感受来得真实。

虽然,现在再回看几年前的照片,绿石会觉得不尽如人意,但在当时博物馆摄影却为她打开了新世界:“从来没有想过摄影还可以有这样的题材。”陆陆续续又拍了一段时间后,绿石慢慢发现自己拍的照片开始接近她想要的感觉了,这让她意识到,或许博物馆摄影是一件可以坚持做下去的事。

  相片再美,不如亲眼所见  

大学来到杭州,工作后又到了上海,绿石逛博物馆的脚步也越走越远,她喜欢通过博物馆来了解每一座城市,“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如果你想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去逛当地的博物馆。大部分的城市博物馆都会有属于当地的文化通展,看了这类展览,你就会对当地的文化、民生、历史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

虽然,家乡有很多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不胜数,但绿石最羡慕的还是北京,三不五时就会有高质量的特展。她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北上“刷展”。虽然,绿石已经去过北京很多次,但她至今都没能把国家博物馆看完整,每次提起,她总是会感慨国家博物馆实在是太大了,馆藏也非常丰富。“因为时间有限,有时候去逛展只能取舍,我会先选择看特展,甚至在特展里有时候都要再取舍。所幸有很多展览会在国内进行巡展,如果看不完还有机会能看到。”

不过,绿石最喜欢的博物馆还要数家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那片土地上出土的文物,讲述的都是家乡以前的历史”。从小看到大,绿石对它的感情很深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能看到很多出现在教科书里的东西,我对汉唐文化特别感兴趣”。现在逢年过节放假回家,有时间绿石还是会去打卡。

绿石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大家戏称为“人口馆”,正是因为所有游客去西安,几乎都会安排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行程。绿石曾在新年第一天就去“刷展”,因为相对来说观展人数较少。但让她惊讶的是,虽然比平时少了很多人,但当天的观展人数依然不算少。

“很难想象,居然在短短几年内,有些博物馆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民众高涨的热情了。”或许,以前逛博物馆还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爱好,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相关节目的热播,博物馆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给绿石最直观的感受是,从前逛展时那种空旷的感觉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从博物馆门口就开始大排长龙。所以,现在各家博物馆不得不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来控制人流。

“有人说,很多人只是凑热闹去博物馆走马观花,顺便发个朋友圈什么的。但我觉得,只要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想去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好事。可能十个人里面最后只留下一两个,但这就够了。”绿石说,虽然自己摄影的时间不短,但在这条路上仍处于摸索的阶段,并不成熟,她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挑战,希望拍出更好的作品分享给大家。同时,她也认为,文物并不是博物馆的全部,“每个展览都有展线、展板和文物说明等元素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展览。我通过文物去学习知识”。

 Qa 生活周刊×绿石 

Q:看展前你会做些什么功课? 

A:现在的博物馆大多都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展览之前都会在这两种渠道上进行宣传,在看展之前,我都会先做好功课,了解展览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展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兴趣程度来安排自己的观展计划。

Q:在博物馆摄影,你觉得难点在哪里? 

A:博物馆摄影是非常特殊的摄影题材,它既是静物摄影,却又和静物摄影不太一样,因为它的环境是不固定的。你无法选择拍摄对象的摆放、底衬和打光等等,但对于一般的静物摄影来说,这些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的。对于博物馆摄影来说,我们是无权改变外部条件的,博物馆的展品基本是放在玻璃柜里的,拍摄的话就会碰到反光的问题,只能自己去找合适的角度来避开,但有时候反光的光斑或者观众偶尔也会成为创作的素材。

Q:通过镜头来看展和光凭肉眼来看展有什么区别,摄影对你看展有帮助吗? 

A:通过博物馆摄影,我觉得对我看展是有好处的。通常博物馆里的灯光都比较暗,加上因为玻璃展柜将人与展品之间隔开了一定的距离,有时候肉眼没法看清楚,这时候相机就成了一双更好的眼睛,可以替你去看清很多的细节。而且,为了能拍出展品最美的一面,我通常会尝试从各种角度去欣赏展品,这样也促使我更细致地去观察每一件展品。

我越来越喜欢摄影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摄影能帮助我更好地看展,而另一个是它让我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聊文物,分享拍摄经验,更让我觉得乐在其中。

清套料螭龙纹鼻烟壶,武汉博物馆藏

 提醒LINK 

拍文物的时候,别惊扰了文物

有一次,绿石在国家博物馆拍照,因为馆里的光线很暗,暗到她连对焦都对不上,因此在展柜前折腾了很久。突然,绿石发现取景器亮了起来,原以为是哪个游客在开闪光灯拍照,她抬头一看,结果发现一个人特地开了手机的手电筒模式来为她照明,还一脸微笑地看着自己。当时,绿石特别哭笑不得,因为知道对方是出于好意,所以赶紧向对方表达谢意的同时也解释了博物馆不能开闪光灯的规定。

绿石在展厅里时不时会遇到打闪光灯的情况,甚至有人直接拿手电筒盯着展品照,因为大多数是不明情况的游客,她都会耐心地劝阻。“现在有很多手机是自动打开闪光灯的,有些年纪大的人不太会操作而造成了这种情况,我也理解他们并不是故意的。我曾经在展馆内遇到过一个阿姨,她不会关手机的闪光灯还特地向我求助,因为我不熟悉安卓手机也研究了半天才帮她关掉了闪光灯。”绿石说,她理解很多人可能缺乏这样的意识,不是故意为之,但她希望把这种观念宣传出去,让大家都能有这样的意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况且,在博物馆开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效果一点也不好看。”她希望那些存侥幸心理的人也尽早打消这个念头。

另外,绿石也提醒很多新手爱好者,在博物馆拍摄除了遵守馆内规则之外,也尽量不要打扰到其他观展者,“大部分博物馆是不允许携带自拍杆和三脚架的,但少数博物馆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实这些东西是很影响他人的。因为如果你在空间有限的展厅里支起三脚架拍摄,阵仗非常大,会导致别的观展者几乎无法靠近展品参观。我曾经在辽宁省博物馆遇到一个架三脚架拍摄的人,甚至还用大衣遮住,当时在方圆三米内别人都无法靠近参观”。绿石曾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还碰到有人吵架推搡,而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就在一旁,看得大家心惊胆战,“博物馆毕竟是公共场所,希望大家都能相互礼让,文明观展,这样大家的观展体验都能得到提升”。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