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Talk|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上音歌剧院不仅仅是个文化新地标
2020-01-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前两天,应勇市长在人大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委员们也组织了学习。“报告中单独有一章提到上海的文化艺术建设成就,特别提到文化场馆的新亮点,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上音歌剧院。”1月17日,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在做客青年报·青春上海“上海文化Talk”栏目时告诉记者,上音歌剧院作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之一,将成为上音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新平台。

以国家队的标准做好人才供给

在高标准的上音歌剧院建成后,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公开演出,其中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全球最知名的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献上了两部共六场超级经典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魔笛》,轰动一时。但对上音来说,引进这样的顶级名团,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可以进入到他们的表演团队,我们的资源配置、运营管理的人员也可以进入他们运营团队。”徐旭说,“这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运营管理水平,还可以带动上海整个院团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提升,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机会,就是他们宝贵的实践平台。”

斯卡拉歌剧院的到访,是上音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部分。“在整个艺术节期间,我们人事处还建立了一个机制,一旦有空缺的位置,我们的青年教师和优秀青年学生,就要进入剧场——不是观剧,而是进行实习。”他说,因为有了这个平台,上音的艺术人才培养的机会,将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在本次市政协会议上,有上戏教授提交提案,建议将上戏、上音变成“部部市”共建的学校,这个提案的历史背景是,上音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现代音乐高等教育学府,历来是公认的“国家队”。对此,徐旭表示:“我觉得上音一直以来就应该是音乐人才培养的国家队和音乐作品创作的国家队,包括音乐理论研究的国家队。一直以来上音是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标准来作为自己的职能,来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建院93年以来,它一方面从事国乐整理,一方面输入世界音乐,然后达到我们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构建了民族音乐现代化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可以说包括业界也认为我们上音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孵化器。虽然现在是上海市政府主管,是地方高校,但上音始终是以国家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他说,这个思想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鼓励我们的学生胸怀天下,不要仅仅盯着上海,要解决整个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的发展、器乐的研究,包括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到祖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地方去,包括我们正在研究恢复少数民族声乐班等等,都是基于这个国家队的考虑,我们应该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践行社会责任释放更多力量

如今,政府要求高校打破学校的藩篱,主动服务社会,徐旭说,上音歌剧院是个象征,它就是上音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除了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它还成为了一个文化地标,构建了一个文化窗口,打造了一个市民享受高雅艺术的文化殿堂。”

这个建设在“弹簧”上的艺术殿堂里,市民观众不仅能享受到歌剧、交响乐等高雅艺术,还能欣赏到音乐剧等流行艺术。尤其是上音院长廖昌永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综艺节目《声入人心》上带动了音乐剧行业的发展,也让上音拥有方书剑等多名“流量明星”之后,上音更是让很多青年人感到亲切。

对此,徐旭表示,上音的学科建设,跟上音歌剧院一样,也都是均衡发力,“音乐不分贵贱,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更重要的是给人带来美,所以它的关键是有听众。我们廖昌永院长作为中国歌唱事业方面的扛鼎人物,通过《声入人心》这样一些节目,培养了一批懂美声唱法,又能演绎广大听众耳熟能详作品的年轻人,这本身就是在延续上音服务社会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推动中西音乐融合,推动音乐走向普通老百姓。”

作为“上音人”,上音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徐旭本人身上也有体现。此次,他联合叶国辉、杨学进等两位教授,提交了《关于建立上海音乐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动中国音乐经典化建构、推动中国当代音乐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目前这个平台还只是设想和建议,但音乐作品产权归属的不清晰,已经制约了一些经典音乐作品的传播,我们期待能够将积聚在上音的这些音乐财富,释放出它们的力量。”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策划:杨羡之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